2025財政預算案關鍵議題:政府派錢、消費券與財政改革的深度解析

2025財政預算案關鍵議題:政府派錢、消費券與財政改革的深度解析

香港政府的《財政預算案》將於2025年2月26日公布,財政司長陳茂波目前正進行公眾諮詢,並積極聽取市民及商界建議。在面對財政赤字及財政儲備減少的情況下,政府是否會再度推出派錢及消費券等紓困措施,成為關注焦點。

香港財政赤字與儲備壓力:如何應對?

香港的財政狀況在疫情後逐步恢復,但隨著財政赤字的加劇,政府的財政儲備面臨下降壓力。根據最新預測,香港政府的財政儲備將於2025年3月降至約6,,800億元,這一數字為2011/12財政年度的水平。這一財政狀況引發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在全球政經局勢不穩定的背景下,如何管理公共財政成為一大挑戰。

儘管香港在2023年經濟增長達到3.3%,並在2024年保持2.6%的增長,香港的公共開支依然偏高,且面臨逐年增長的財政赤字。由於過度依賴未來基金及發行債券來填補赤字,這可能導致政府未來面臨更大財政壓力。因此,陳茂波強調,政府必須保持財政審慎,謹慎管理開支,並在控制開支增長的同時,推動經濟增長。

政府派錢與消費券政策

回顧過去幾年的財政預算案,香港政府曾多次推出大規模派錢及消費券措施,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這些措施主要目的是刺激內需並提升市民的消費信心。例如,2020年政府向香港永久居民發放了10,000元現金,而2021至2023年則推出了電子消費券。然而,隨著疫情過後經濟逐漸復甦,2024年政府已將紓困規模縮減至約115億元,並結束了為期三年的電子消費券計劃。

市場與社會對派錢及消費券的期待

市民對於未來是否會再度推出派錢及消費券措施仍有較高期待。根據過去的經驗,這些措施不僅能刺激內需,還有助於提高市民的消費信心。然而,面對財政赤字壓力,政府能否繼續維持這些政策,成為未來財政預算案的關鍵問題。因此,有部分學者及政商界人士建議政府應採取更精細的措施,例如調整2元乘車優惠或取消部分福利,以應對財政赤字。

主要建議與財政改革

隨著財政赤字逐年攀升,政商界提出了多項建議,力求在控制開支的同時,促進經濟增長。

  • 公務員薪酬凍結: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提議,政府應凍結公務員薪酬,並進行全面的薪酬機制檢討,從而有效壓縮公共開支。這一提議在社會上引發爭議,因為薪酬問題與社會穩定和公務員士氣密切相關。

【延伸閱讀】

赤字飆破千億!問責官員薪酬上調1.8% 李家超月薪逼近47萬

《2025財政預算案》聚焦節流 公務員減薪引爭議 倡開支削減至3%

  • 減少公務員編制: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應考慮減少公務員編制,通過提高行政效率來降低長期開支。這一建議指向的是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及減少冗餘行政資源的問題,雖然具挑戰性,但有助於長期減少開支。
  • 改革股票印花稅:為了促進金融市場發展,部分經濟界人士建議調低港股的股票印花稅稅率,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刺激市場活力。若此項改革落實,將有助於提升香港股市的競爭力,並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紓困措施再推行的可能性:面對財赤,政府如何平衡經濟刺激與財政健康?

在財政赤字和儲備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香港政府將如何平衡穩定經濟與控制開支,成為《2025年財政預算案》的重大挑戰。政府可能會繼續強調節流控制開支,並對未來幾年的財政政策進行精細調整。

關於2025財政預算案的常見問題

Q1.2025財政預算案幾時開始?

香港政府的《2025財政預算案》將於 2025年2月26日 由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公布。

Q2.香港財政儲備夠「燒」幾耐?

香港的財政儲備在2025年3月底將降至約6800億元,這個數字已經接近2011/12財政年度的水平。估計香港財政儲備只夠1年開支。

Q3.香港有幾多種稅?

香港的稅制相對簡單,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稅項:

  1. 薪俸稅:對香港居民及在香港工作的非居民徵收,根據個人收入水平進行徵稅。

【延伸閱讀】香港薪俸稅稅率或迎新變化:政府擬提高高收入稅率,另調整起徵點

  1. 利得稅:對在香港經營的公司及商業機構的利潤徵收,企業需要根據其盈利來繳納稅款。
  2. 物業稅:對擁有香港物業的業主徵收,根據物業租金收入來計算稅款。
  3. 印花稅:對特定的交易徵收,如購買房產、股票交易等,根據交易金額計算。
  4. 遺產稅(現已取消):在2010年,香港取消了遺產稅,因此目前香港並不徵收遺產稅。
  5. 消費稅:香港目前並未徵收消費稅(如增值稅或銷售稅),但部分商品會徵收特別消費稅(例如煙草、酒精等)。
  6. 土地稅:對某些土地擁有者徵收,特別是未發展的土地。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