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援傷殘津貼同時領取?2025最新政策深度解析申請資格與金額衝突

綜援傷殘津貼同時領取?2025最新政策深度解析申請資格與金額衝突

近期,香港特區政府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會議上,通過了關於調整社會保障援助的議案,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根據勞工及福利局提交的文件,自今年2月1日起,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的標準項目金額,以及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等津貼,將按社會保障援助物價指數的變動,整體上調3.3%。此舉旨在應對持續的通脹壓力,為長者、殘疾人士及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實質的經濟支援。然而,政策調整的背後,許多市民對於綜援傷殘津貼同時領取的可行性,以及不同津貼間的潛在衝突,仍然存在大量疑問,本文將為您深入剖析。

核心問題解析:綜援與傷殘津貼可以同時領取嗎?

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不可以。根據社會福利署的規定,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與公共福利金計劃(包括傷殘津貼、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等)是互相排斥的。申請人只能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其中一項福利。這項規定的核心邏輯在於兩種福利計劃的定位截然不同:

  •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 (綜援):這是一個需要經過嚴格經濟狀況審查的安全網。其目的是為那些在財政上無法自給的人士(包括長者、失業人士、殘疾人士等)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的現金援助。它的性質是「補底」,確保市民生活不至匱乏。
  • 傷殘津貼 (公共福利金計劃):這是一項毋須經濟狀況審查的福利金。其目的是為嚴重殘疾的香港居民提供現金津貼,以協助他們應付因殘疾而引致的特殊需要。它的性質是「補助」,並非維持基本生活的主要來源。

因此,當一個人申請綜援時,社會福利署會評估其整個家庭的總收入和資產,以確定是否符合資格。若成功獲批,綜援的金額已經考慮了申請人的基本生活開銷。而傷殘津貼則是針對特定群體(殘疾人士)的額外支援。兩者在設計理念上存在根本區別,故不能同時領取。不過,這不代表殘疾人士申請綜援會「吃虧」,事實上,綜援制度內設有針對殘疾人士的額外援助,下文將詳細說明。

綜援與公共福利金計劃的根本區別

為了更清晰地理解為何綜援傷殘津貼同時領取存在衝突,我們可以透過一個全面的比較表格,來剖析各大福利計劃的核心差異。這有助於申請人根據自身情況,判斷哪種援助最為合適。

福利項目 援助性質 經濟狀況審查 核心資格
綜援 (CSSA) 維持基本生活水平的安全網 ✔️ 是(嚴格的入息及資產審查) 任何因經濟困難無法自給的人士
傷殘津貼 補助因殘疾引致的特殊需要 ❌ 否 經醫生證明為嚴重殘疾
長者生活津貼 (長生津) 補助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長者 ✔️ 是(資產及入息上限較寬鬆) 年滿65歲,並符合指定資產上限
高齡津貼 (生果金) 對長者表示敬意及補助生活開支 ❌ 否 年滿70歲

深度剖析:殘疾狀況如何影響綜援金額?

雖然不能同時領取兩項津貼,但綜援制度為殘疾人士提供了特別的支援。當一名符合嚴重殘疾資格的人士申請綜援時,社署會根據其健康狀況,在計算其應得的綜援金額時作出調整,確保援助能覆蓋其特殊需要。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1. 更高的「標準金額」

綜援的援助金主要由「標準金額」構成,用以應付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殘疾人士或健康狀況欠佳的受助人,可獲發較健全成人更高的標準金額。例如,「殘疾程度達100%」或「需要經常護理」的申請人,其每月標準金額會遠高於普通健全成人。

💉 2. 各類「特別津貼」

除了標準金額,綜援受助人還可以根據個人需要申請多種特別津貼。對於殘疾人士而言,以下津貼尤其重要:

  • 交通補助: 用於支付往返醫院覆診或參與康復活動的交通費。
  • 特別膳食津貼: 如果因健康問題需要遵從特定餐單(如糖尿病餐),可申請此津貼。
  • 康復及醫療用品津貼: 用於購買輪椅、助聽器、醫療消耗品等費用。
  • 護理津貼: 如果需要聘請他人提供家居護理,可申請此項津貼。

情境模擬:陳先生的選擇

陳先生因意外導致下肢癱瘓,被評定為嚴重殘疾,需要長期使用輪椅。他沒有工作收入,亦無太多積蓄。他面臨兩個選擇:

選項A:申請高額傷殘津貼
每月可領取約 $4,190 (2025年調整後金額),毋須資產審查。但這筆錢需自行支付所有生活開銷,包括租金、膳食、水電煤等。

選項B:申請綜援
他需要通過資產審查。成功後,他可領取的綜援金可能包括:

  • ▶️ 為「需要經常護理的殘疾人士」而設的較高標準金額。
  • ▶️ 租金津貼(實報實銷,有上限)。
  • ▶️ 往返醫院的交通津貼。
  • ▶️ 購買輪椅及相關醫療用品的開支。

綜合計算下來,陳先生從綜援計劃獲得的總援助金額,很可能遠高於單純領取傷殘津貼的金額,更能全面地覆蓋其生活及康復需要。這也解釋了為何綜援傷殘津貼同時領取在制度上不可行,因為綜援已內化了對殘疾狀況的支援。

各大津貼申請資格及金額一覽 (2025最新標準)

以下為您整理香港主要福利津貼的最新申請資格和金額,所有金額已反映2025年2月1日起生效的3.3%調整,僅供參考,實際金額以社會福利署公佈為準。

津貼種類 每月金額 (約數) 核心資格要求 資產及入息審查
長者生活津貼 $4,250 年滿65歲 ✔️ 需要
高齡津貼 (生果金) $1,640 年滿70歲 ❌ 毋須
普通傷殘津貼 $2,095 經證明為嚴重殘疾 ❌ 毋須
高額傷殘津貼 $4,190 嚴重殘疾 + 需他人不斷照顧 ❌ 毋須
綜援 (單身長者) 約 $4,250 起 (視乎情況) 任何有經濟需要人士 ✔️ 需要

申請流程與注意事項:避開常見陷阱

無論申請哪種津貼,清晰的流程和齊全的文件都是成功的關鍵。以下是整合後的申請步驟及需要特別留意的要點:

📞 第一步:提出申請

可親身、由親友代辦、電話、傳真、電郵、網上表格或郵寄方式,向居住地區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提出申請。政府部門或非政府機構亦可轉介。

📄 第二步:遞交文件

填妥申請表後,連同身份證明、旅遊證件、入息及資產證明(如申請綜援或長生津)等文件副本提交。面談時需帶備正本以供核實。

📅 第三步:會面與審批

社署職員會安排會面或家訪(尤其綜援申請),以核實資料。審批時間視乎個案複雜性,資料齊全下一般需時數星期。

⚠️ 關鍵注意事項

  • 不可重複申領: 切記,綜援與公共福利金計劃(傷殘津貼、長生津等)不能同時領取。申請前務必評估哪項更適合自己。
  • 符合居港規定: 所有津貼均有嚴格的居港規定,例如在領取津貼期間不能離港超過指定期限,否則可能喪失資格。
  • 準確申報資料: 尤其在申請需要資產審查的綜援或長生津時,必須誠實、準確地申報所有收入和資產,任何隱瞞都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常見問題 (FAQ)

❓ 如果我正在工作,還能申請傷殘津貼嗎?

可以。傷殘津貼毋須經濟狀況審查,因此申請人是否有工作或收入,並不會影響其申請資格。審批的唯一標準是申請人是否符合「嚴重殘疾」的醫學定義。

❓ 綜援的資產審查包括哪些項目?

綜援的資產審查非常全面,涵蓋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擁有的所有資產,包括土地、物業、現金、銀行存款、股票、基金、保險計劃的現金價值等。自住物業在特定條件下可以被豁免計算。

❓ 家人有物業會影響我的綜援申請嗎?

會。綜援以「家庭」為申請單位。如果你與父母、配偶或子女同住,他們的收入和資產也會被一併計算。即使他們不與你同住,社署也可能考慮他們向你提供經濟支援的能力。因此,家人擁有物業,很可能會影響綜援申請資格

❓ 對於殘疾人士,綜援和傷殘津貼哪個更「划算」?

這完全取決於個人情況。如果殘疾人士有穩定的家庭支援或少量收入,足以應付基本生活,僅需額外補助來應對殘疾帶來的開銷,那麼毋須審查的傷殘津貼可能更為方便。但如果殘疾人士無收入、無支援,需要全面的生活保障,那麼綜援計劃(包含對殘疾人士的額外津貼)提供的總體援助金額通常會更高、更全面。

結論

總結而言,「綜援傷殘津貼同時領取」在現行香港福利制度下是不可行的,因為兩者設計目的與性質截然不同。傷殘津貼是一項非經濟審查的專項補助,而綜援則是一個全方位的社會安全網。對於有經濟困難的殘疾人士來說,關鍵並非尋求同時領取兩者,而是要理解綜援計劃內部已經包含了針對殘疾狀況的強化支援,包括更高的標準金額和多項特別津貼。申請人應仔細評估自身的經濟、健康及家庭狀況,在專業人士或社工的協助下,選擇最能保障自己生活質素的福利方案。隨著政府每年對津貼金額作出檢討,市民也應持續關注最新政策動態,確保自身權益得到最大保障。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