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近期,香港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積金局)正式公布了「積金易」平台的最新過渡時間表,標誌著全港市民的退休金管理即將邁入一個全新的數碼化時代。根據積金局發布的資訊,各大強積金受託人及其旗下計劃將分批次、有序地遷移至這個一站式電子平台。例如,永明信託有限公司旗下的「永明彩虹強積金計劃」預計將於2025年10月3日完成對接,而宏利公積金信託有限公司的「宏利環球精選(強積金)計劃」則定於同年11月6日加入。這一系列變革不僅是技術上的升級,更重新激發了公眾對於退休保障規劃的關注。在香港,除了人人皆知的強積金(MPF),部分歷史悠久的企業還為員工提供職業退休計劃,俗稱公積金(ORSO)。面對這兩套並行的制度,許多職場人士,特別是剛入職的年輕人,常常感到困惑:公積金強積金分別何在?究竟哪一個更適合自己的長遠發展?本文將為您提供一個全方位的深度解析,助您洞悉兩者差異,作出最精明的選擇。
什麼是公積金 (ORSO)?
公積金,其正式名稱為職業退休計劃(Occupational Retirement Schemes Ordinance, ORSO),是香港在1993年根據《職業退休計劃條例》設立的自願性退休保障制度。在強積金制度於2000年全面推行之前,ORSO是許多大型企業為員工提供退休福利的主要方式。與強積金的強制性不同,公積金計劃完全由僱主自願設立,因此其條款極具彈性。
- 自願性質: 僱主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設立公積金計劃,以及計劃的具體規則。
- 條款靈活: 供款比例、僱員是否需要供款、投資選項、以及權益的提取與歸屬安排,全部由僱主在計劃的信託契約中訂明。
- 歷史傳承: 即使在強積金制度實施後,部分符合特定豁免條件的公積金計劃仍獲准繼續運作,為老員工或新入職員工提供另一種選擇。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公務員公積金計劃」,這是政府為2000年6月1日後入職的公務員設立的退休保障。該計劃的供款額會隨著公務員的服務年資遞增,最高可達基本薪金的25%,遠超強積金的供款上限,體現了公積金計劃在特定情況下的優越性。
什麼是強積金 (MPF)?
強積金(Mandatory Provident Fund, MPF)是一項全港性的法定退休保障計劃,旨在協助就業人士儲蓄,為退休生活作準備。自2000年12月1日起,除了少數獲豁免人士外,所有年滿18歲至64歲的僱員及自僱人士,都必須參加強積金計劃。
- 強制性質: 法律規定,僱主和僱員(包括全職、兼職及臨時工)都必須按時供款。
- 固定供款比例: 僱主和僱員雙方均需按僱員有關入息的5%作出強制性供款,並設有入息上下限,目前每月最高供款額均為港幣$1,500。
- 投資自主權: 僱員擁有較高的投資自由度,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理財目標,在受託人提供的基金選項中自由組合和轉換投資組合。
推薦文章
想了解更多關於退休後的財務規劃?您可以參考我們的深入分析:【65歲提取強積金步驟:MPF提取流程、文件準備及退休理財規劃懶人包】,為您的未來做好萬全準備。
公積金 (ORSO) vs. 強積金 (MPF) 四大核心差異
當一家公司同時提供ORSO和MPF兩種選擇時,了解它們的核心差異至關重要。這不僅影響您的月度供款,更直接關係到您數十年後的退休財富。以下我們透過一個清晰的表格來進行全方位比較:
比較維度 | 公積金 (ORSO) | 強積金 (MPF) |
---|---|---|
性質 | 僱主自願設立 | 法律強制執行 |
供款安排 | 由僱主釐定,可純僱主供款或共同供款,通常無供款上限,對高薪人士較有利。 | 僱主及僱員均需按入息5%強制供款,設有入息上下限,目前雙方每月最高各供款$1,500。 |
投資自主權 | 通常由僱主或其委任的投資經理統一管理,僱員選擇有限或沒有選擇。 | 僱員可自由選擇受託人提供的不同成分基金,並可隨時轉換,自主權高。 |
權益歸屬比例 | 設有「歸屬比例」,僱主供款部分需服務滿指定年期才能全數或按比例獲得。例如,服務滿3年獲30%,滿10年才獲100%。 | 僱主及僱員的所有供款及其投資回報,均立即100%全數歸屬於僱員。 |
離職提取安排 | 根據歸屬比例計算可得權益。其中等同「最低強積金利益」的部分必須轉移至強積金帳戶。超出部分或可按計劃規則提取現金。 | 所有累積權益(僱主及僱員部分)將保留在個人強積金帳戶內,可轉移至新僱主的帳戶或個人帳戶繼續投資,直至65歲退休或其他法定情況下才可提取。 |
我應該選擇公積金還是強積金?決策樹助您分析
這是一個沒有絕對答案的問題,最佳選擇取決於您的個人情況、職業規劃和理財取向。您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
🚀 選擇公積金 (ORSO) 的理想人選
如果您符合以下特質,公積金可能是更優的選擇:
- 長期服務者: 計劃在目前公司長期發展(例如5年以上),能夠滿足歸屬條款,從而獲得全部或大部分僱主供款。
- 高薪專業人士: 由於公積金的供款通常沒有上限,您的僱主可能會為您存入遠超強積金$1,500上限的退休金,加速財富累積。
- 偏好穩定投資: 不想費心管理個人投資組合,願意將決策權交給公司指定的專業基金經理。
🏃♂️ 選擇強積金 (MPF) 的理想人選
如果您是以下類型的職場人士,強積金的靈活性或許更適合您:
- 職場跳槽族: 預期未來幾年內可能會轉換工作,MPF可以確保您帶走每一分錢的僱主供款,無需擔心歸屬年期。
- 投資自主派: 對投資有一定認識,希望親自操盤,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基金組合,爭取更高回報。
- 事業探索期: 尚未確定長遠職業路向的年輕人,MPF的便攜性讓您在轉換跑道時無後顧之憂。了解【強積金整合政策焦點】,能讓您的資產管理更有效率。
計劃選擇與轉換流程須知
若您的僱主同時提供兩種計劃,法律給予您充分的考慮時間。新僱員在入職首10天內,僱主必須提供相關資料。您有30天的考慮期來決定加入哪個計劃。若逾期未作選擇,僱主將自動為您登記參加強積金計劃。
至於從公積金轉換至強積金,通常發生在您離開提供公積金計劃的公司時。流程大致如下:
- 向原僱主或公積金受託人索取轉移「最低強積金利益」(MMB)的表格。MMB是指按強積金法例計算,您應得的最低退休金權益。
- 選擇一個心儀的強積金受託人及計劃,填妥表格後提交給新的受託人。
- 完成MMB轉移後,若您的公積金帳戶仍有超出MMB的餘額(且符合歸屬條件),則可根據該公積金計劃的條款申請提取。
推薦文章
考慮提早退休?周詳的財務規劃不可或缺。閱讀我們的專題文章,了解如何實現您的目標:65歲提取強積金步驟:MPF提取流程、文件準備及退休理財規劃懶人包。
結論
總括而言,公積金(ORSO)與強積金(MPF)的分別體現在制度設計、供款彈性、投資自由度及權益歸屬方式等多個層面。ORSO像一份為忠誠老臣準備的「長情厚禮」,而MPF則更像一套現代職場的「便攜裝備」。您的選擇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合適與否。在做決定前,務必深入評估自己的薪酬水平、職業穩定性預期以及個人投資取向,選擇最能配合您人生藍圖的退休保障方案。一個明智的決定,將為您未來數十年的財務安全奠定堅實的基石。
常見問題 (FAQ)
1. 公積金的「歸屬比例」如何計算?
歸屬比例完全由僱主在其公積金計劃的信託契約中訂明,沒有統一標準。常見的做法是階梯式計算,例如:服務滿3年可獲僱主供款部分的30%,服務滿4年獲40%,如此類推,直至服務滿10年才可獲得100%。在您決定加入公積金計劃前,必須向人事部索取並仔細閱讀相關文件。
2. 如果我從提供公積金的公司離職,可以馬上提取所有錢嗎?
不可以。首先,您只能提取按「歸屬比例」計算後屬於您的權益部分。其次,這部分權益中,等同於「最低強積金利益」(MMB)的金額必須強制轉入您指定的強積金帳戶繼續滾存,不能提取現金。只有超出MMB的部分,才有可能根據計劃規則以現金方式提取。
3. 公積金供款需要報稅嗎?
根據香港稅務條例,僱員向獲認可的職業退休計劃(即公積金)作出的強制性供款,與強積金供款一樣,均可在計算薪俸稅時申請扣除,但有年度上限(目前為$18,000港元)。自願性供款則不能扣稅。
4. 強積金和公積金的投資風險有何不同?
風險的主要分別在於控制權。在強積金制度下,您是自己投資組合的決策者,需自行承擔因選擇不同風險級別基金而產生的潛在回報與虧損。在公積金計劃中,投資決策通常由僱主或其委任的專業團隊負責,個人無法干預,風險相對被動,回報也較為劃一,但您仍需承擔整個計劃的整體投資表現風險。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