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位院舍2025|詳解申請資格、收費標準及甲一甲二級別比較,全面分析院舍券與社區券

買位院舍2025|詳解申請資格、收費標準及甲一甲二級別比較,全面分析院舍券與社區券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趨勢加劇,安老院舍宿位的需求日益殷切。為應對挑戰,港府近年積極調整長者照顧服務政策。去年,社會福利署宣布擴大「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將受惠範圍擴展至輪候護養院宿位的長者,此舉反映了政府正多管齊下,致力縮短長者輪候資助護理安老宿位的時間。除了跨境安老,本地的支援服務同樣至關重要,其中買位院舍計劃便是核心政策之一。對於許多正在為家人尋覓合適安老方案的護老者而言,深入了解買位院舍的申請資格、服務內容,並清晰分辨它與「院舍券」、「社區券」等其他資助模式的差異,是作出明智決策的第一步。

深入剖析:甚麼是「改善買位計劃」(買位院舍)?

「改善買位計劃」,坊間俗稱「買位院舍」,是香港社會福利署自1998年起推行的一項重要安老政策。其核心操作是政府向符合特定服務質素標準的私營安老院舍直接購買一定數量的宿位,然後將這些宿位以資助形式提供給正在輪候資助護理安老院的長者。這項計劃旨在實現兩大目標:


  • 增加資助宿位供應: 透過善用私營市場的資源,迅速增加資助安老宿位的數量,有效縮短長者輪候入住資助護理安老院的時間。

  • 提升行業服務水平: 參與計劃的私院必須在人均面積、護理人手比例等方面達到政府訂立的更高標準,從而帶動整個私營安老院舍行業的服務質素提升。

目前,全港有超過200間私營安老院舍參與此計劃,為合資格長者提供一個輪候傳統津助院舍之外的快捷選項。

買位院舍甲一級與甲二級有何分別?收費與服務標準比較

為了系統化管理及確保服務質素,參與「改善買位計劃」的院舍根據其設施空間和人手配置,被劃分為「甲一級」和「甲二級」兩個級別。兩者在服務標準和收費上有所不同,護老者在選擇時應仔細考量。以下是兩級別的核心差異對比:

比較項目 甲一級買位院舍 甲二級買位院舍
每月費用 (2024/25年度) 港幣 $1,763 港幣 $1,656
人均樓面淨面積 ≥ 9.5平方米 ≥ 8平方米
護理人手配置 (以40宿位為例)
  • 主管: 1
  • 註冊/登記護士: 2
  • 物理/職業治療師: 0.5*
  • 保健員: 2
  • 護理員: 8
  • 助理員: 8
  • 總計: 21.5人
  • 主管: 1
  • 保健員: 4
  • 護理員: 8
  • 助理員: 6
  • 總計: 19人
服務特色 空間更寬敞,並配有註冊護士及復康治療師,護理水平更高。 提供基本的護理安老服務,人手符合基本要求。

*註:物理/職業治療師只適用於接受政府資助以提供復康運動服務的買位院舍。

總括而言,甲一級院舍提供了更優越的居住空間和更專業的醫療護理團隊,特別適合對護理和復康有較高需求的長者。而甲二級則為身體狀況相對穩定的長者提供了經濟實惠的住宿照顧選擇。

推薦文章

深入了解長者住宿照顧的各種選項,可以幫助您作出更全面的規劃。推薦您閱讀相關文章,了解更多關於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計劃的詳細資訊。

買位院舍申請資格及流程

要申請入住買位院舍,長者必須首先通過社會福利署的「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被評定為身體機能達到中度或以上缺損,適合接受護理安老院級別的住宿照顧。具體而言,申請人須滿足以下六大條件:

  1. 年齡要求: 年滿65歲或以上。年齡介乎60至64歲的人士,如證實確有需要,亦可基於健康及/或社會因素申請。
  2. 評估結果: 透過「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被評為適合入住護理安老院。
  3. 健康狀況: 因健康欠佳或身體機能衰退,在個人照顧及起居活動方面需要他人協助。
  4. 活動能力: 可利用步行輔助器或輪椅走動。
  5. 家庭支援: 沒有家屬可以提供必要的照顧,或照顧過程為家人帶來巨大壓力。
  6. 精神狀態: 精神狀態穩定,適合過群體生活,沒有嚴重的暴力或滋擾行為。

符合資格的長者會被納入「資助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社署會根據長者的輪候次序和該區的宿位空缺情況,進行配對和安排。

院舍券計劃詳解:「錢跟人走」的彈性選擇

除了直接提供宿位的買位院舍,政府還推出了「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簡稱院舍券),為長者提供另一個靈活的資助選項。院舍券採用「錢跟人走」和「能者多付」的原則,讓長者可以持券自由選擇參與計劃的認可院舍。

💰 院舍券的面值與共同付款

自2024年4月1日起,院舍券的每月面值為港幣16,435元。政府會根據申請長者的經濟狀況(包括入息及資產)進行審查,將其分為八個共同付款級別。經濟能力較低的長者,需支付的共同付款金額較少,獲得的政府資助就越多。這種層遞式資助模式,旨在確保資源能有效地幫助最有需要的長者。

共同付款級別 每月共同付款金額 (港幣)
級別 0 $0
級別 1 $1,960
級別 2 $2,941
級別 3 $4,117
級別 4 $5,389
級別 5 $6,873
級別 6 $8,553
級別 7 $10,447

🏠 服務範圍與彈性

院舍券持有人可以從全港超過180間認可的服務機構(包括部分津助、合約、自負盈虧及私營院舍)中自由選擇。此外,長者還可以支付額外費用(最高不超過院舍券面值的150%),向院舍購買升級或增值服務,例如單人房、額外的物理治療、中醫針灸等,滿足個人化的照顧需求。

社區券計劃:支援居家安老的關鍵

對於希望盡可能留在家中安老的長者,「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簡稱社區券)是另一項重要的支援。社區券同樣採用「錢跟人走」模式,讓合資格長者可以靈活選購切合個人需要的社區照顧服務組合。

📋 服務模式

社區券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模式,主要分為三類:

  • 中心為本: 長者到日間護理中心接受服務,包括個人照顧、復康運動、膳食及社交活動等。
  • 家居為本: 服務團隊上門為長者提供個人護理、家居清潔、膳食服務、護送、復康訓練等。
  • 混合模式: 結合以上兩種模式,為長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援。

💸 社區券共同付款機制

與院舍券類似,社區券也設有共同付款機制。根據長者的家庭入息,釐定其需支付的費用,佔服務組合價值的5%至40%不等,餘額由政府補貼。這確保了不同經濟狀況的長者都能負擔得起所需的社區照顧服務。

共同付款級別 共同付款百分比
I 5%
II 8%
III 12%
IV 16%
V 25%
VI 40%

推薦文章

想了解更多政府為長者提供的資助計劃?不妨瀏覽由社會福利署提供的「改善買位計劃」官方資訊,獲取最權威的資料。

總結:如何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面對買位院舍、院舍券和社區券這三大主要支援服務,護老者應如何抉擇?關鍵在於評估長者的實際需要、家庭的經濟狀況以及對服務模式的期望。

  • 選擇「買位院舍」: 如果您的家人急需入住護理安老院,而經濟預算相對固定,不追求個人化的增值服務,那麼由政府直接分配、收費標準化的買位院舍會是一個穩定可靠的選擇。
  • 選擇「院舍券」: 如果您希望在院舍地點、環境、服務上有更多的選擇權,並且願意按經濟能力支付部分費用以換取更個人化的照顧,那麼靈活度高的院舍券會更適合您。
  • 選擇「社區券」: 如果長者身體狀況尚可,並強烈希望留在家中生活,那麼社區券提供的居家及日間照顧服務,將是支援他們實現「居家安老」願望的最佳工具。

無論選擇哪種方案,第一步都是盡快為長者申請「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以確定其護理需要級別,從而開啟申請各類資助服務的大門。及早規劃,方能為摯愛家人找到最安心的晚年歸宿。

常見問題 (FAQ)

❓ 申請買位院舍需要等多久?

輪候時間因地區、宿位空缺及長者選擇的緩急程度而異,沒有固定的時間表。一般而言,買位院舍的輪候時間會比傳統的津助或合約院舍為短。建議直接向負責的社會福利署辦事處查詢最新的大概輪候資訊。

❓ 如果入住後經濟狀況改變,共同付款金額會調整嗎?

對於使用院舍券或社區券的長者,如果家庭經濟狀況出現顯著變化,可以向社會福利署提出覆檢申請。署方會根據最新的經濟資料重新評估其共同付款級別,並作出相應調整。

❓ 院舍券和買位院舍可以同時申請嗎?

長者在資助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上輪候時,可以同時選擇輪候傳統資助宿位(包括買位院舍宿位)和申請院舍券。社署會向合資格的長者發出邀請信,讓他們選擇是否領取院舍券。一旦接受並使用了院舍券,其在輪候冊上的位置將會被凍結。

❓ 甲一級院舍一定比甲二級好嗎?

從硬件和人手配置標準來看,甲一級院舍的要求確實更高,尤其在護士和復康治療師方面。然而,「最好」的定義因人而異。長者和家人在選擇時,還應考慮院舍的地點、環境、文化、口碑以及與長者本身的契合度。建議親身探訪心儀的院舍,與院方溝通,才能作出最適合的決定。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