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啟動銀髮經濟新紀元|五大政策激活160萬長者消費力
香港特區政府於2025年啟動銀髮經濟政策,推出五大核心措施,涵蓋消費、產業、品質保障、財務保障及生產力,釋放超過160萬長者的經濟潛力,推動經濟轉型,應對人口老化挑戰,為本港未來發展注入新動能。
香港特區政府於2025年啟動銀髮經濟政策,推出五大核心措施,涵蓋消費、產業、品質保障、財務保障及生產力,釋放超過160萬長者的經濟潛力,推動經濟轉型,應對人口老化挑戰,為本港未來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5年加拿大大選引發國內外關注,房價飆升、印度移民湧入及美加貿易戰成為焦點。年輕人面臨沉重經濟壓力,市場前景不明朗,影響全球投資者對房地產、市場政策與資本配置的判斷,全球經濟格局或將迎來新變局。
隨著數碼科技的發展,香港 Z 世代正引領金融服務新潮流,特別是在虛擬保險與零存整付儲蓄計劃的普及。這些創新的金融產品不僅提供靈活性和高效性,還滿足年輕人對透明度和即時性的需求。本文深入解析這些數碼金融解決方案的運作模式、優勢及未來趨勢,為你揭示 Z 世代財務管理的未來。
香港政府在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多項減稅與財政支援措施,涵蓋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利得稅、差餉減免及印花稅調整。這些政策旨在減輕市民與企業的財政壓力,但在財赤持續擴大的背景下,如何維持財政可持續性成為關鍵挑戰。
隨著跨境支付便利化,香港居民的北上消費增長顯著,尤其是使用WeChat Pay HK等支付工具在內地的消費。兩地金融合作深化,支付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使港人在內地的消費更便捷、成本更低。跨境支付的推動下,不僅提升了支付效率,也促進了內地小商戶的數字支付發展。
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美國宣布對來自中國及香港的商品徵收10%關稅。本文深入分析此舉對香港進出口貿易的影響,並探討關稅政策如何改變全球貿易格局。
2025年香港三大主要失業救濟金計劃——公益金及時雨基金、保良局扶弱基金及社署綜援提供不同程度的短期經濟援助,資助金額及申請門檻各異。此外,政府推動在職家庭津貼(職津),鼓勵就業以減低對救濟金的依賴。專家建議,失業救濟應與勞動市場改革並行,強化技能培訓,以促進長遠就業機會及經濟穩定。
香港政府於2025年2月起調整綜援計劃,一人綜援金額及津貼提高1.3%。根據受助人健康狀況、年齡及家庭成員數量,金額作出不同調整。新增的失業支援計劃將要求15至59歲的受助人參與無償工作,並加強就業支援。政府長期目標為減少貧困並優化資源分配,面對資源挑戰,持續改善社會福利體系。
強積金對沖機制將於2025年取消,僱主不再能利用強積金(MPF)供款抵銷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根據新規定,企業必須重新計算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並支付額外賠償。企業應理解長期服務金計算及過渡期安排,以確保遵守新規並避免未來財務風險。
勞工保險對僱主至關重要!根據《僱員補償條例》,所有僱主必須購買僱員補償保險,否則違規最高罰款10萬!若工人發生意外,工傷補償金額可達千萬,未購僱員工傷保險恐讓企業承受沉重負擔。僱主應確保合規,購買適當工傷保險,避免法律風險及鉅額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