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財政預算案》聚焦節流 公務員減薪引爭議 倡開支削減至3%

《2025財政預算案》聚焦節流

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26日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新一年政府將繼續以「節流」為主導,延續去年提出的多項開源節流措施,包括政策局及部門經常開支減少1%。對於外界建議問責官員及公務員帶頭減薪,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則表明不支持,認為有關政策需平衡各方利益,並倡議加大削減政府部門開支力度至3%。

湯家驊:公務員減薪恐引社會漣漪效應

湯家驊指出,香港回歸以來,政府支出增加約三倍,但收入僅增約1.25倍。他強調,公務員是政策的執行者,「他們與市民一樣,都是打工者,減薪會引發社會漣漪效應」,甚至可能降低市民消費能力,拖慢經濟復蘇,與政府改善民生及促進社會和諧的目標不符。他認為,遺產稅、紅酒稅、烈酒稅取消及股票印花稅下調等政策,才是財政赤字惡化的主因。

對於削減政府各部門開支,湯家驊認同可以加大至3%,其中1%通過內部資源重新分配,實質削減2%。他認為此舉能體現財政審慎及效率,並提升資源管理效能。

黃俊碩:建議凍結公務員薪金 促進AI應用

民建聯立法會會計界議員黃俊碩建議,政府可進一步削減1至2%的開支,預計可節省約76億至150億元。他認為公務員減薪不可貿然推行,但可以考慮凍結薪金,同時加快人工智能應用,以取代部分人手,並優化非必要及非民生服務,減少開支。

鄧家彪:引入勞工團體 提供政府服務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則指出,現時不少政府服務可考慮交由勞工團體負責,例如勞工處的招聘及求職服務。他認為這樣能減輕公務員工作量,同時縮減人手開支。

莊太量:檢討「用畢即減」制度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建議,政府應檢討部門每年開支預算必須用盡的制度。他指出,「公務員本想節省開支,但預算花不完,來年部門預算就會縮減」,此制度需要改革以提升開支效率。

梁熙:審視移民港人福利及酷刑聲請開支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提議,政府應檢討移民海外人士是否繼續享有本地福利,包括回流醫療及子女教育支援等。他亦關注酷刑聲請人士在港期間消耗大量公帑,建議加入限制措施,讓資源更集中投放於本地市民身上。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