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當選2025年韓國總統 美國聚焦韓美同盟科技與供應鏈合作

2025年韓國總統李在明正式當選後,美國迅速表態支持,強調將深化雙邊在科技創新與供應鏈安全等領域的合作。此舉彰顯韓美同盟在東北亞經濟與安全格局中的核心地位,為區域穩定與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2025年6月3日,韓國第21屆總統選舉結果出爐,李在明以近五成得票率勝出,翌日正式宣誓就職。在前任總統尹錫悅因擅自宣布戒嚴而遭彈劾的政治危機後,韓國透過民主選舉平穩完成政權交接,體現制度韌性,也為東北亞地緣經濟局勢注入新變數。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第一時間祝賀李在明當選,強調深化雙邊在區域安全科技創新全球治理上的全面合作,凸顯韓美同盟作為美國東北亞戰略支柱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中國對韓免簽政策啟動,赴華旅遊訂單暴增75%,上海最受青睞

華府祝賀李在明 重申美韓同盟韌性

雖然韓國近期經歷政治動盪,美國迅速對韓國民主制度的恢復表達肯定。布林肯聲明中明確表示:「美國期待與李在明總統緊密合作,深化兩國長期堅實的同盟關係。」這其中包含三大訊號:

  1. 民主制度韌性的確認
    韓民主體制在憲政危機中展現強大韌性,透過選舉平穩完成政權交接,凸顯民主治理的深厚根基。
  2. 美韓軍事同盟的不可撼動
    美軍約28,000駐守韓國,構成東北亞安全架構核心。無論政權更迭,華府對韓國安全承諾堅如磐石。
  3. 合作範圍擴展與升級
    從傳統軍事同盟跨足科技創新、供應鏈安全及數碼經濟等多元領域,反映雙方在全球新秩序下的戰略調整。

李在明推實用外交 平衡美中機遇與挑戰

外交核心:國家利益至上,兼顧美中平衡

李在明在競選中反覆強調「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實用主義外交」,明確韓美同盟是外交根基,但同時重視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此一路線顯示,新政府將努力在美中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為韓國爭取最大外交自主空間。

然而,這條路線面臨以下三大挑戰:

  • 戰略倚美 vs. 經濟依賴中國
    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2025年第一季雙邊貿易占韓國出口約26%,短期內脫鉤不可行。
  • 軍事合作 vs. 技術自主
    美國推動韓美日三邊軍事合作,但韓國致力於強化國防自主與半導體戰略主權。
  • 民主同盟價值 vs. 實用務實政策
    李在明提倡「人權外交」,但對中國及俄羅斯的態度是否與美國完全一致尚未明朗。

韓美合作四大關鍵領域:未來合作新樣貌

根據2025年韓美雙方最新政策方向,以下四大領域將成為兩國深化合作的支柱:

一、應對北韓核威脅,強化延伸嚇阻體系

北韓今年初試射多枚洲際彈道飛彈(ICBM),加劇區域安全風險。美韓迅速展開聯合軍演,美方亦宣布在韓部署新一代移動雷達及巡航導彈系統,並提升反導能力。

李在明政府強調「和平接觸北韓」,但現實的飛彈威脅迫使其須仰賴美國安全網絡調整對北策略。

二、半導體科技合作,應對全球科技冷戰

美中科技對抗升溫,韓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出口國,地位關鍵。2025年5月,三星與美國德州儀器簽署逾120億美元晶片合作備忘錄,聚焦技術共享與產能擴張。

李在明支持成立「韓美半導體聯合戰略委員會」,並推動韓國企業加入美國「晶片四方聯盟」(Chip 4),試圖在科技冷戰中尋求戰略主動。

三、供應鏈重塑與數碼貿易合作深化

在全球供應鏈重塑背景下,韓國積極尋求加入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數據流通協議,與美方協商「關鍵礦產與電池材料合作」,穩固綠色供應鏈。

成功嵌入美國主導的新貿易與科技體系,對韓國企業與國家經濟安全極具意義。

四、民主價值與多邊秩序推動

作為印太民主陣營重要成員,美韓持續在聯合國、G7等多邊舞台協作。李在明政府已表態支持對烏克蘭的人道援助,關注緬甸及香港人權情勢,提升韓國在民主價值體系的國際話語權。

未來挑戰與政策風險需密切關注

儘管韓美同盟短期穩定,以下三大因素或將影響雙邊合作的深度和持久性:

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

2025年國會選舉結果顯示,李在明所屬共同民主黨雖為最大黨,卻未獲得過半席位,推動外交與國防政策須依賴跨黨協商,內部共識不足恐影響與美國的協調效率。

美中壓力下的外交平衡術

面對美國對華技術限制與供應鏈排他政策的強硬態度,李在明的實用外交策略須在美中兩強間尋求細膩平衡,避免損害雙邊互信及戰略利益。

全球金融市場的敏感反應

李在明勝選後,韓元兌美元匯率穩中偏強,市場對韓美關係前景抱持審慎樂觀。然而,若地緣政治局勢再度升溫,金融市場波動風險仍需關注。

【延伸閱讀】80,000日元兌美元換匯小全書

結論

李在明上任標誌著韓國將以更靈活的外交與經濟政策應對複雜的國際局勢。韓美關係的深化不僅將鞏固地區安全,更可能重塑亞太供應鏈、科技聯盟與數字貿易格局。

對於全球投資者而言,韓國未來的政策走向與美中之間的調節能力,將成為影響資本流向與區域穩定的關鍵變項。面對地緣風險與中美博弈,韓美關係走向值得全球市場關注。

相關問題

Q1.印太經濟框架(IPEF)是什麼?

印太經濟框架(IPEF) 是由美國總統拜登於 2022年5月在日本東京首次宣布的一項經濟倡議,旨在加強美國與印太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不涉及傳統自由貿易協定中的關稅減免與市場開放,而是聚焦於新興經濟議題。

Q2.國際經貿合作是什麼?

國際經濟合作是指各國(或地區)、國際組織及跨國經濟主體,基於共同利益,在生產與流通領域(尤其是生產)中,透過生產要素的跨境流動與重新配置,進行的長期經濟協作活動;此外,國家間的經濟政策協調亦屬其核心內容。

Q3.什麼是貿易關稅?

關稅(Customs Duties,Tariff)是指進出口商品通過一國關境時,政府所設立的海關對其徵收的稅款,是一種針對國際貿易商品的稅收。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