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低空經濟的騰飛之路——監管創新與應用拓展齊推進

香港低空經濟的騰飛之路——監管創新與應用拓展齊推進

在科技浪潮的推動下,全球正競逐一場「天空之戰」,而低空經濟正是這場戰役的核心。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及創科中心,正積極投身其中,力圖在這一新興產業中佔據一席之地。 2025 年,是香港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一年,多項政策與設施的推進,預示著香港的「天空之城」藍圖正逐步清晰。然而,在高樓林立、人口稠密的獨特城市環境下,香港又將如何應對挑戰,把握住低空經濟的巨大潛力?

法規先行:為低空騰飛奠定基石(2025年上半年)

2025 年伊始,香港政府便展現出發展低空經濟的堅定決心。 行政長官在 3 月的「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啟動禮上強調,「飛向低空未來,機遇由此展開」。這項「監管沙盒」試點項目,涵蓋緊急救援、物流配送、維修和安全檢查、監測及低空基建設施等多個應用領域,共 38 個項目獲批,為業界提供了寶貴的測試平台,有助於探索超視距飛行(BVLOS)等新技術的可能性。

隨後,立法進程顯著加速。5 月 21 日,運輸及物流局公布了《2025年小型無人機(修訂)令》及《2025年〈1995年飛航(香港)令〉(修訂)令》的建議。這項修訂意義重大,它首次將重量超過 25 公斤但不超過 150 公斤的丙類無人機納入規管範圍。過去,香港《小型無人機令》主要限制無人機應用,對於較重型的無人機應用受限。此次修訂旨在釋放較重型小型無人機的潛力,並促進非傳統航空器的試飛,從而拓展並豐富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的應用場景。

根據新修訂建議,操作丙類無人機的人士必須事先獲得民航處許可,並需符合保險規定。此外,進行跨境小型無人機操作,無論重量,均須獲得民航處許可,且相關資訊需備存六個月,並可在香港獲取以備執法。這些嚴謹的法規不僅確保了低空飛行的安全,也為未來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基礎設施與人才培育並進:打造低空生態圈(2025年下半年及長遠規劃)

法規的完善只是第一步,要真正實現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健全的基礎設施與充裕的人才儲備同樣不可或缺。

香港政府已明確提出,正同步制訂智能低空交通管理系統的概念設計及要求,並規劃基建配套設施,包括無線電流動通訊、升降場地、航空交通管制塔及維修保養設施等。這將是構建安全、高效低空空域的基石,特別是對於香港這種高密度城市環境而言,精準的空域管理至關重要。

在人才培育方面,學術界已積極響應。香港理工大學預計將於 2025 年 9 月開辦低空經濟理學碩士課程,這是一個跨學科的高級培訓課程,涵蓋空域系統、無人航空系統的空域服務設計、航空安全以及下一代飛行載具的基建設計。香港科技大學等院校也正積極參與低空經濟相關研究及人才培育,並探索與內地院校的合作機會,以期為業界輸送更多專業人才。同時,業界也呼籲推出「無人機工程檢測操作員」等專業認證課程,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

應用場景:從樓宇檢測到跨境物流(持續推進)

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廣闊,在香港的獨特環境下,無人機技術正逐步滲透到各行各業:

  • 樓宇檢測與安全巡查: 香港高樓林立,傳統樓宇檢測耗時費力且風險高。無人機憑藉其高效、安全的優勢,正成為外牆檢測的有效工具。香港檢測認證局(HKTIC)等行業組織已就無人機外牆檢測發布相關指引或最佳實踐,推動應用如RTK定位與熱成像等技術,提升了檢測報告的可靠度。隨著新修訂的《小型無人機令》允許更重型無人機的運用,配備雷射雷達(LiDAR)的無人機將能生成更精確的 3D 建築模型,大幅提升檢測精度和效率。
  • 緊急救援: 香港消防處已引入無人機協助救援工作,例如國產「蜂群無人機」等先進無人機系統,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高層建築的火情偵察,響應效率提升,大大增強了城市應急響應能力。
  • 物流配送: 雖然在人口密集區推行無人機送貨仍面臨挑戰,但在離島、郊野等區域,無人機物流具備巨大潛力。「跨海+公園」的應用場景正在被探索。長遠而言,規劃跨境無人機貨運走廊,實現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物流對接,將是香港低空經濟的重要發展方向。
  • 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 無人機可應用於環境監測、基礎設施勘察、交通監測等領域,助力香港智慧城市的建設。

大灣區協同:香港低空經濟的廣闊前景

香港發展低空經濟,不能孤立發展,而應積極融入國家大灣區戰略。香港獨特的普通法制度、國際化視野及與內地緊密的聯繫,使其成為大灣區低空經濟的「超級連接器」。

目前,香港民航處已與深圳、珠海簽署協議,規劃跨境無人機貨運走廊,目標是實現跨境運輸。這種跨境合作不僅能促進技術交流與標準化,也能將香港的專業服務(如商業策劃、空域及安全管理、技術整合、認證及保險產品)與內地蓬勃發展的製造和營運活動相結合,形成互補優勢。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的成立,也將進一步協調各持份者,推動區域內的技術創新、資源共享及政策協調。

北部都會區地勢廣闊、空域限制較少且鄰近深圳,被視為打通兩地低空通道的理想試點。這將有助於香港以灣區協同擴大規模效應,探索更多創新應用。

延伸閱讀:大灣區發展下,個人跨境稅務如何處理,請參閱《2025大灣區跨境稅務規劃解析:政策紅利助港人把握大灣區機遇》

警惕與展望:安全、私隱與持續創新

儘管前景廣闊,香港在發展低空經濟的過程中仍需保持警惕,應對隨之而來的挑戰:

  • 安全管理: 在人口稠密的城市環境中,確保低空飛行的絕對安全是首要任務。除了嚴格的法規,還需要先進的空域管理技術、可靠的自動避障系統以及專業的飛行員培訓。
  • 私隱問題: 無人機的普及可能引發公眾對個人私隱的擔憂,尤其是在監測和數據採集方面,必須制定清晰的指引和監管措施。
  • 噪音影響: 隨著低空飛行活動的增加,噪音問題也需納入考量,尋找更環保、低噪音的飛行器技術。
  • 人才與標準: 持續培養專業人才,並與國際接軌、與內地融合的低空經濟標準框架,是香港鞏固其獨特地位的關鍵。

總括而言,2025 年香港低空經濟的發展已步入快車道。從法規的完善到基礎設施的規劃,從多元應用場景的拓展到與大灣區的深度協同,香港正以前瞻性的姿態迎接這一產業變革。儘管挑戰猶存,但只要堅持「安全為本、創新驅動、協同發展」的原則,香港必將在低空經濟的藍海中振翅高飛,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並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其獨特魅力。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常見問題

什麼叫低空經濟?

低空經濟是指在海拔1,000米以下空域進行的各類經濟活動,例如救援、測繪、無人機送貨及載客等。這類發展不僅應用廣泛,亦推動通訊技術、人工智能與數字產業等領域進步,並將低空空域轉化為新的經濟資源。

低空經濟沙盒是什麼?

低空經濟沙盒是政府推出的試點機制,首批涵蓋緊急救援、物流配送、設施維修、安全巡查與監測等應用場景,讓業界在受控環境下測試創新技術。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低空經濟有助提升市民生活質素,亦是推動香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監管沙盒是什麼意思?

監管沙盒是由金管局於2016年推出的試驗機制,允許銀行及科技公司在部分豁免監管要求的情況下,與少量客戶測試創新金融科技產品。透過收集實際用戶數據與意見,有助企業優化產品,加快上市速度並降低開發風險與成本。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