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近期,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通過了一項重要修訂,旨在優化已推行多年的「空置單位翻新津貼」計劃。此舉是為了更有效運用公共資源,並加快公屋單位的流轉速度,讓輪候家庭能更快入住。這項政策變動意味著,對於即將上樓的準公屋租戶而言,了解最新的公屋裝修津貼申請細則、資助金額及相關限制變得至關重要。究竟這次調整對您有何影響?您是否符合最新的公屋申請資格?本文將為您提供最權威、最詳盡的解析。
什麼是「空置單位翻新津貼」?
您可能對「公屋裝修津貼」這個名字更熟悉,但它的官方名稱是「空置單位翻新津貼」。這項計劃由政府早在1998年便已推出,核心目的是鼓勵即將入住公屋的租戶自行承擔單位內一些非必要的、較次要的維修項目,例如牆身粉飾、更換膠地板等。透過發放一筆過的津貼,房署希望租戶能自行處理這些簡單裝修,從而簡化官方的維修流程,大幅縮短單位的空置期,讓寶貴的公屋資源能更快地流轉到下一位有需要的申請者手中。
💡 專家視角:這項政策本質上是一種「以金錢換時間」的雙贏策略。對房署而言,減少了繁瑣的維修管理,加快了單位流轉率;對租戶而言,則獲得了實質的現金資助,並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時間表進行裝修,靈活性更高。
津貼申請資格與維修項目劃分
要理解津貼的運作,首先必須弄清楚公屋單位的維修責任誰屬。房署將空置單位的維修項目清晰地劃分為兩大類:「業主負責項目」和「住戶負責項目」。
- ✔ 業主負責項目:這些是涉及單位結構安全、核心設施及防水等關鍵部分的工程。無論租戶是否申請津貼,房署都必須在租戶入伙前,委派承辦商完成所有這類維修,確保單位符合最基本的安全居住標準。
- ✔ 住戶負責項目:這些多為裝飾性或損耗性的工程。租戶在收到編配單位通知書時,可以選擇是否領取翻新津貼。若選擇領取,則需自行負責處理這些項目;若放棄津貼,房署則會安排承辦商代為處理。
以下表格清晰對比了兩類項目的具體內容,助您一目了然:
| 住戶負責項目 (選擇領取津貼後自行處理) | 業主負責項目 (房署必須維修) |
|---|---|
| 粉飾屋內牆身及天花批盪 | 重鋪室內地台(包括廚廁防水層及牆腳磚) |
| 修補屋內牆身瓷磚 | 更換全屋食水管(包括花灑、水龍頭等) |
| 修葺屋內水喉及潔具(如廁所、洗手盆) | 更換廁所潔具(如坐廁、浴缸或花灑盆) |
| 修葺廚房鋅盆及水龍頭 | 維修或更換鐵閘、大門及其框架 |
| 修補屋內地台(如膠地板、瓷磚) | 更換符合消防條例的耐火大門 |
| 修葺屋內所有門扇(大門除外) | 重建磚牆或更換露台欄杆 |
| 修葺屋內窗戶、百葉窗等 | 更換外牆窗框及玻璃 |
| 修葺廚房台架、爐灶台 | 石屎維修及更新全屋電力設施(如電箱) |
公屋裝修津貼金額如何計算?
津貼的金額並非一個固定數值,而是與您獲派單位的「樓齡」及「租金」掛鉤。房署設立了一個三級制的津貼額度,樓齡越高的單位(在特定範圍內),津貼額相等於越多個月的租金,以反映其可能需要更多的翻新工作。具體計算方式如下:
第一級:樓齡 10 年以下
相等於 3 個月租金
第二級:樓齡 11 至 15 年
相等於 4 個月租金
第三級:樓齡 16 至 20 年
相等於 5 個月租金
值得注意的是,津貼金額並非按租戶實際支付的租金計算,而是按房委會訂定的「市值租金」作為基準。根據香港政府新聞公報的資料,津貼金額一般介乎數千元不等,具體數額會在申請時由房署職員清晰告知。
申請流程與三大注意事項
申請公屋裝修津貼的流程相當直接。當您收到房屋署寄出的「配房通知信」時,信封內會一併附上「空置單位翻新津貼」的申請表格及說明單張。您只需在辦理入伙手續時,向職員表明您選擇申請津貼即可。職員會為您處理後續事宜,津貼通常會以租金減免的方式發放。
不過,在做出決定前,請務必留意以下三個關鍵的限制條件:
①樓齡超過20年的公屋無法申請
這點最為重要。如果獲派的單位樓齡已經達到或超過21年,則不符合申請資格。房署的理由是,這些高齡屋邨未來有較大機會進行大型的整體改善工程甚至重建,因此不適宜再提供小額的翻新津貼。
②津貼不適用於中轉房屋住戶
中轉房屋的定位是為有臨時住屋需要的家庭提供短期居所,其流動性遠高於一般公屋。因此,房署規定中轉房屋的租戶不能申請此項翻新津貼。
③領取津貼後一年內不享小型維修服務
為防止資源濫用,房署設有「冷靜期」。一旦租戶選擇領取津貼,則代表同意自行負責清單上的維修項目。在此後的一年內,即使單位內的「住戶負責項目」出現問題(如牆身油漆剝落、水龍頭滴水等),房署也不會再提供免費的小型維修服務,租戶需自行解決。
總結:如何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總括而言,公屋裝修津貼是一項具彈性的利民政策,但選擇是否申請,取決於您的個人需求、預算和時間規劃。如果您追求更快的入伙速度,希望按照個人喜好設計新居,並且有能力承擔津貼以外的額外裝修費用,那麼領取津貼自行處理會是個不錯的選擇。相反,如果您希望省時省力,對裝修沒有太多個性化要求,只求單位企理整潔便可入住,那麼放棄津貼,讓房署為您完成所有基本維修,無疑是更穩妥的做法。
在做決定之前,建議您仔細評估獲派單位的樓齡、預計的津貼金額,並對比市場上的基本裝修報價,權衡利弊後再做出最適合您家庭情況的選擇。
常見問題 (FAQ)
❓ Q1:翻新津貼是以現金形式發放嗎?
不是。津貼通常不會直接發放現金給租戶,而是以「租金減免」的方式實現。例如,若您的津貼總額為$6,000,而每月租金為$2,000,那麼您在入伙後的首三個月便無需繳交租金,以此抵消津貼額。
❓ Q2:如果我已經辦理入伙手續並入住,還能補辦申請嗎?
不能。是否申請津貼的決定必須在辦理入伙手續時作出。一旦完成手續,就意味著您已經確認了維修責任的方案(由房署負責或自行負責),之後將無法更改或補辦申請。
❓ Q3:這筆津貼足夠支付所有裝修費用嗎?
這筆津貼主要是為了資助清單上列明的基本翻新項目,例如油漆、地磚等。對於期望進行更全面或個性化裝修的租戶來說,這筆款項可能只夠覆蓋一部分開支。建議您在決定前,先找裝修公司對「住戶負責項目」進行初步報價,再判斷津貼的幫助有多大。
❓ Q4:如果我放棄津貼,房署會把單位裝修到什麼程度?
如果您選擇放棄津貼,房署會負責完成所有「業主負責」和「住戶負責」的項目。這意味著您收樓時,單位會處於一個乾淨、安全、設施齊備的「交樓標準」狀態,例如牆身會重新髹上白色油漆,地台會鋪設好新的膠地板或地磚,所有水電設施均運作正常,基本上可以即時入住。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