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香港銀髮經濟啟動 化老齡挑戰為經濟新機遇
面對人口結構劇變與經濟模式轉型壓力,香港特區政府於2025年5月正式啟動涵蓋五大範疇的「銀髮經濟」政策組合,標誌本港正式邁入銀色經濟新紀元。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香港65歲及以上長者人口已超過160萬,佔總人口逾22%,預期至2039年將逼近300萬人。這場人口老化浪潮既是挑戰,亦是潛在的市場紅利。
銀髮經濟(Silver Economy)作為針對長者群體的經濟模式,早於歐洲、日本等地快速成型,涵蓋醫療、旅遊、金融、科技、房地產等多個產業。香港此次組成專責工作組、發表五大行動方案,正是要系統性釋放銀髮族群的消費力與生產力,轉危為機,為本港未來經濟注入新動能。
【延伸閱讀】香港退休人士強積金提取稅務優化:合理規劃,助您減輕稅負
五大核心措施 重塑香港銀髮經濟格局
銀髮經濟工作組的五大措施,分別聚焦於:促進銀色消費、發展銀色產業、推廣銀色品質保證、推動銀色財務與保障安排,以及釋放銀色生產力。措施內容不僅涵蓋長者生活與消費場景,更延伸至財務、就業與產業創新,體現政府從單向照顧邁向雙向激活的政策思維。
1. 銀色消費:打造適長環境 擴大市場需求
香港銀髮經濟工作組表示,將與業界合作推動長者優惠制度、改善無障礙設施、加強服務培訓,全面優化銀色消費環境。具體措施包括:
- 擴展長者八達通優惠適用場景;
- 鼓勵大型商場設立「銀齡友善時段」;
- 強化長者消費糾紛處理機制與資訊透明度。
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資料,2024年訪港長者旅客人數達到120萬人次,年增18%,銀髮族不再是單純的醫療與照護對象,更是具備高消費意願與生活品質追求的重要客群。
2. 銀色產業:拓展創新應用 重塑產業價值鏈
在產業層面,銀髮經濟蘊藏廣闊創新空間。工作組提出:
- 成立「銀齡科技專項基金」,資助初創研發長者輔助裝置與健康監測科技;
- 支持本地院舍及居家照護業引入AI與機械人方案;
- 推廣銀髮旅遊、長者健身、文化教育等新型服務。
根據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報告,2025年全球銀髮科技市場規模預計突破5000億美元,香港若能結合金融、創科與醫療優勢,有望成為區域創新樞紐。
3. 銀色品質保證:設立認證制度 保障長者權益
產品與服務品質是銀髮市場永續發展的根基。政府擬推行「銀色品質標誌」認證制度,涵蓋:
- 標準化長者醫療器材與營養食品;
- 評估護老服務中心運作質素;
- 設立長者友善企業名冊。
這些認證不僅提升消費者信任,也為企業提供市場差異化利器。香港品質保證局亦將參與認證制定,確保制度具公信力與專業性。
4. 銀色財務與保障:建構跨境退休金融生態
面對高齡人口財務風險,政府擬透過以下方向強化保障:
- 擴大年金產品多樣性與市場可及性;
- 推動逆按揭與儲蓄保險納入財務規劃教育;
- 發展結合大灣區醫療與養老資源的跨境保障產品。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指出:「長者理財將是金融創新重點方向。我們期待與保險業、資產管理機構合作,推出具地域協同優勢的高齡產品組合。」
5. 銀色生產力:重塑高齡人力資源角色
銀髮經濟不應僅以長者為被服務對象,更要釋放其「生產力」價值。政府將:
- 拓展中高齡人士就業轉型計劃;
- 資助職業再培訓與技能轉移課程;
- 鼓勵企業設立「銀齡顧問」、「彈性職位」等新職涯模式。
根據勞工處數據,2025年55歲以上從業人口達60萬人,當中約四成表示願意延長工作年限,反映市場對「高齡就業」接受度逐年提升。
銀髮經濟轉型定位 成為結構性國家發展策略
特區政府是次推出的銀髮經濟措施,不僅止於福利政策範疇,更具有經濟戰略意涵。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強調,香港正迎接結構性轉型機遇:「銀髮經濟不只是照顧長者,更是創造新市場、促進內需、提升城市競爭力的綜合政策工具。」
三大結構性價值尤為值得關注:
- 人口紅利轉向消費紅利:面對出生率持續低迷,銀髮族消費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 產業多元化契機:結合健康、科技、金融、服務業,促進高附加值產業融合。
- 區域協同發展槓桿:透過大灣區醫療與長照資源整合,構建跨境銀髮經濟生態圈。
銀髮經濟成國際熱潮 城市發展策略加速轉型
全球主要經濟體均已將銀髮經濟納入國家級發展戰略:
- 日本早於2007年提出「超高齡社會對策大綱」,現已發展出完整的銀髮創業、養老科技與長照金融體系;
- 德國推動「智慧城市計劃」,強調科技與無障礙融合;
- 新加坡建立「銀髮人才銀行」,鼓勵65歲以上居民參與再就業。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自由市場城市,若能結合政策支持與市場導向,銀髮經濟有望成為新一輪競爭優勢所在。
銀髮經濟潛力釋放 有望成香港GDP新動力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銀髮經濟研究報告,若現行政策落實有成,銀髮經濟相關產業至2030年可望為本地GDP貢獻高達13.2%,創造15萬個新職位。同時,將進一步促進中產長者資產活化與區域資源流通。
然而,專家亦指出,銀髮經濟的落實須面對四項挑戰:
- 社會觀念更新滯後,對「年老」仍存刻板印象;
- 中小企業缺乏進入銀髮市場的資金與能力;
- 政策整合需跨部門協調,避免碎片化;
- 跨境醫療與保障制度需更高水平對接與協議支援。
結論
銀髮經濟的興起,不僅是應對老齡化的社會性回應,更是香港產業轉型與經濟創新的新契機。五大措施的推出僅是起點,未來如何透過政策推進、社會參與、企業創新三者合力,將決定銀髮經濟能否成為香港下一個增長動力。
在全球步入長壽社會的浪潮中,香港或可憑藉靈活制度、國際資本與多元人才優勢,將「銀色挑戰」轉化為「金色機遇」。
相關問題
Q1.什麼是數位經濟?
數位經濟是指以數位技術為基礎,涵蓋由數位產業主導的經濟活動,以及傳統產業透過數位科技創新所產生的各類經濟行為。
Q2.什麼是高齡化社會?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20%,分別稱之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
Q3.香港的人均GDP是多少?
香港方面,2024年人均GDP約為75,130美元(約58.4萬港元),在排名上落後於台灣,位居第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