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香港無限公司稅率 | 地域來源原則與兩級制實務解析

解讀香港無限公司稅率 | 地域來源原則與兩級制實務解析

 

今年香港財政司司長發表的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其中針對利得稅的寬減措施成為了城中熱話。根據該預算案,2024/25課稅年度的利得稅將獲得100%的寬減,然而上限設定為港幣3,000元,這一數字較前一年度的6,000元上限有所下調。這項在香港金鐘政府總部宣布的政策調整,直接影響著全港數十萬計的企業,特別是正在計算無限公司稅率及規劃財務的創業者與中小企東主,如何在新的稅務框架下進行合規申報與優化,已成為迫在眉睫的課題。

香港稅務核心:地域來源原則解析

在深入探討具體的稅率計算之前,必須先理解香港稅務制度的基石——「地域來源原則」。簡單來說,香港只對在本地產生或源自香港的利潤徵稅。這意味著,如果您的業務雖然在香港註冊,但所有利潤均源自海外,理論上您便無需就該筆利潤在香港繳納利得稅。這一獨特原則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之一。想了解更權威的官方解釋,可參閱香港稅務局關於利得稅的說明

核心徵稅條件:

  • 在香港經營任何行業、專業或業務;
  • 從中獲得利潤;
  • 且利潤於香港產生或源自香港。

無論是法團、合夥業務還是受託人,只要滿足以上三個條件,不論其居民身份,都有繳納利得稅的法定義務。

無限公司與有限公司:稅務申報的關鍵差異

雖然所有在港營商的實體都需面對利得稅,但申報方式卻因公司結構而異。這直接關係到創業者選擇註冊無限公司還是有限公司的決策。了解它們的稅務區別至關重要。

  • 無限公司 (Unlimited Company):
    • 獨資業務 (Sole Proprietorship): 無需獨立提交利得稅報稅表。其業務利潤或虧損,直接在東主個人的「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 的第五部分中申報即可。
    • 合夥業務 (Partnership): 需要獨立提交一份「法團以外的人士的利得稅報稅表」(BIR52)。稅務局會先評定合夥業務的總利潤,再根據合夥協議分配給各合夥人,由他們各自在其個人報稅表中申報。
  • 有限公司 (Limited Company):
    • 有限公司作為獨立的法律實體,必須獨立提交「法團利得稅報稅表」(BIR51)。公司的利潤與股東的個人稅務是完全分開的。

搞清楚申報主體,是準確計算香港利得稅計算的第一步。獨資東主將業務收入與個人其他收入合併處理,而有限公司則享有清晰的財務邊界。

兩級制利得稅率詳解:您的公司適用哪個稅階?

自2018/19課稅年度起,香港引入了利得稅兩級制,旨在減輕中小企的稅務負擔。這項制度對無限公司和有限公司的稅率有不同規定。那麼,您的公司究竟適用哪一級稅率呢?

公司類型 首200萬港元應評稅利潤 超過200萬港元部分
無限公司 (法團以外業務) 7.5% 15%
有限公司 (法團) 8.25% 16.5%

重要提示:如果一個集團內有多家關聯公司,只有其中一家可以提名選擇享受兩級制稅率,其餘的關聯公司則需按標準稅率(15%或16.5%)繳稅。

💡 實例演算:

情境一:無限公司年利潤為 HK$3,000,000

應繳稅款計算如下:
(首 HK$2,000,000 x 7.5%) + (餘下 HK$1,000,000 x 15%)
= HK$150,000 + HK$150,000
= HK$300,000

情境二:有限公司年利潤為 HK$3,000,000

應繳稅款計算如下:
(首 HK$2,000,000 x 8.25%) + (餘下 HK$1,000,000 x 16.5%)
= HK$165,000 + HK$165,000
= HK$330,000

推薦文章

深入了解公司成立與稅務規劃的細節,可以幫助您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推薦您閱讀相關文章:【2025最新】香港虛擬貨幣交易需繳稅嗎?一文解答正確報稅方法,雖然主題是虛擬貨幣,但其中關於利得稅的概念同樣適用於其他行業。

公司報稅時間線與逾期後果全覽

了解公司報稅時間是每位經營者的必修課。錯過截止日期不僅會面臨罰款,甚至可能涉及法律訴訟。稅務局對新成立公司和持續經營的業務有不同的時間安排。

  • 新登記業務:通常在公司成立或開業約18個月後,會收到第一份利得稅報稅表。稅務局通常會給予3個月的填報時間。
  • 持續經營業務:利得稅報稅表一般在每年4月份的第一個工作日發出。正常的提交期限為發出日起1個月內。

稅務局允許延期提交,特別是對於有稅務代表的企業。不同結帳日期的公司,其延期期限也不同。例如,結帳日期為12月31日的「M類」公司,提交期限可延至次年8月15日。

⚠️ 逾期申報的嚴重後果

千萬不要低估逾期報稅的風險。稅務局有權採取嚴厲的懲罰措施:

  • 罰款:初次罰款可達港幣10,000元。
  • 徵收附加費:除了補繳稅款,還可能被徵收相當於應繳稅額三倍的附加費。
  • 刑事檢控:對於嚴重個案,如蓄意逃稅或提供虛假資料,最高可判處罰款50,000元、繳交三倍稅額及監禁3年。

節稅關鍵:法定可扣稅項目一覽

合規節稅是財務規劃的重要一環。利得稅的計算基礎是「應評稅利潤」,即營業收入減去所有可扣除的營運開支和費用。熟悉哪些項目可以扣稅,能有效降低您的稅務負擔。

常見可扣除開支:

  • 辦公室/店舖租金、水電網費
  • 員工薪金、津貼、花紅及強積金供款
  • 業務相關的保險費(如勞工保險)
  • 業務應酬交際費、差旅費
  • 壞賬及呆賬

特殊及資本性開支扣除:

除了日常開支,政府還鼓勵企業進行特定投資,並給予稅務優惠:

  • 環保設施:購置環保機械、電動車等,可在發生開支的課稅年度內100%扣除。
  • 電腦軟硬件:同樣可以獲得100%的即時扣除。
  • 慈善捐款:捐贈給認可的慈善機構,總額不少於100元且不超過應評稅利潤的35%,可獲扣除。
  • 機械及工業裝置:可享有60%的初期免稅額,其後按年遞減折舊。

推薦文章

想更深入了解有限公司與無限公司的根本區別,以及如何選擇最適合您業務的類型嗎?推薦閱讀這篇詳細分析:有限公司與無限公司的分別在哪?8大比較分析成立公司前必看,助您從源頭做好規劃。

總結

總括而言,掌握無限公司稅率及其申報方式,是香港創業者穩健經營的基礎。從理解地域來源原則,到區分不同公司類型的申報責任,再到善用兩級制稅率和法定扣稅項目,每一步都關乎企業的現金流與長遠發展。尤其在財政預算案不斷調整稅務寬減政策的背景下,保持對最新資訊的敏感度,並尋求專業稅務策劃,才能確保在合規的前提下,最大化地享受政策紅利,為企業創造更大利潤空間。


關於無限公司稅率的常見問題 (FAQ)

Q1:我的無限公司今年虧損,還需要報稅嗎?

答:需要。即使您的業務錄得虧損,只要稅務局向您發出利得稅報稅表,您就必須在限期內填妥並交回。申報的虧損額可以在未來的年度中,用作抵銷該業務的利潤,從而減輕未來的稅務負擔。

Q2:什麼是「應評稅利潤」?它和會計利潤有什麼不同?

答:會計利潤是根據會計準則計算出的稅前利潤。而「應評稅利潤」則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根據《稅務條例》進行調整後的數字。例如,某些在會計上視為開支的項目(如資本性開支、私人開支),在稅務上可能不允許扣除,需要加回;反之,某些會計上沒有的項目(如特定的資本免稅額),在稅務上則可以扣減。

Q3:獨資東主如何申報利得稅?

答:獨資業務的東主無需為其業務單獨提交利得稅報稅表。他/她只需在自己的「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的第5部分填寫業務的利潤或虧損詳情。稅務局會將此業務利潤視為其個人入息的一部分來進行評稅。

Q4:如果我的無限公司同時有香港和海外的收入,應如何處理?

答:根據香港的地域來源原則,您只需申報源自香港的利潤。您需要準確劃分和記錄哪些收入源自本地,哪些源自海外。在填報稅表時,只需將源自香港的部分計入應評稅利潤。然而,稅務局對收入來源地的判斷有複雜的準則,如有疑問,建議諮詢專業稅務顧問。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