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倫敦推動24小時交易,看香港證券行的機遇與投資人新選擇

從倫敦推動24小時交易,看香港證券行的機遇與投資人新選擇

近日,倫敦證券交易所(LSE)正積極探討推行24小時交易模式的消息,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國際金融市場激起層層漣漪。這一動向不僅牽動著全球各大交易所的神經,也讓香港的證券行開始深入思考: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香港的證券行應當如何應對,以鞏固並提升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這場變革不僅關乎行業收入的增長,更觸及:

  • 市場流動性與交易時段的安排

  • 風險管理制度的再建構

  • 從業人員工作模式的調整與轉型

香港投資者在平台選擇上亦面臨抉擇,銀行與證券行在交易成本與服務模式上各具特色,詳見《2025香港股票門戶策略:銀行vs證券交易費與投資優勢全解析》。

全球交易時區變化下,延長交易時間是必要選項嗎?

隨著科技進步與全球化發展,散戶參與海外市場愈加便利,促使主要交易所紛紛研究延長交易時段。以倫敦為首,美國的紐約證交所與納斯達克亦透露將評估全天候交易的可行性。

在香港,業界對此反應分歧:

  • 支持聲音:耀才證券行政總裁許繹彬指出,24小時交易有助:

    • 增加交易量與證券行收入

    • 提高政府印花稅收入

    • 香港技術系統具備實行能力

  • 審慎觀點: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陳志華認為,股票市場不同於商品與外匯市場,全面開放交易可能帶來:

    • 結算制度跨時區複雜化

    • 夜間流動性不足導致價格異常波動

    • 系統風控壓力上升

    • 從業人員人力成本激增

他建議採取階段式延長交易策略,並強調需同步強化投資者教育,以減少糾紛與誤解。

證券行角色再定義:投資者在變局中如何選擇平台?

在全球交易制度可能出現重大調整的前提下,投資者對於證券行角色的理解亟需提升。證券行不只是執行買賣的中介機構,其職能涵蓋:

  • 自營業務:運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

  • 承銷功能:協助企業籌資與上市流程

  • 增值服務:提供財富管理、分析報告、融資融券等多元產品

相較傳統銀行,證券行具備:

  • 更具彈性的交易工具選擇(如期權、ETF、美股)

  • 更低的成本結構

  • 更快的操作回應

對於追求即時交易與多市場資產配置的投資人而言,選擇適合自身目標的證券行至關重要。

香港十大證券行費率比較:交易成本與市場範圍一覽

不少投資者在挑選交易平台時,會參考香港證券公司排名作為服務與實力的參考依據。雖無官方排名,但透過費率、產品範圍與平台功能等指標,仍可協助初步比較。以下列出部分香港主要證券行在港股與美股交易的基本費率及可投資市場,供參考:

證券行名稱 港股佣金 港股平台費 美股佣金 美股平台費 可投資市場
富途證券 HKD 0 HKD 15 USD 0.99 起 USD 1 起 US, HK, JP, SG, A股
微牛證券 0.02%,最低HKD 2 HKD 13 USD 0.89 起 USD 0.89 起 US, HK, A股
老虎證券 HKD 0 HKD 0 USD 0.99 起 USD 1 起 US, HK
華盛證券 0.03%,最低HKD 3 HKD 15 USD 0.99 起 最高0.5%,最低 USD 1 US, HK, A股
長橋證券 0.03%,最低HKD 3 HKD 15 USD 0.99 起 USD 1 起 US, HK
盈立證券 HKD 0 HKD 12 USD 0 起,另收平台費 最低 USD 1.88 或1% US, HK, A股
盈透證券 0.08%,最低HKD 18 USD 1 起 全球150市場
嘉立理財 N/A N/A USD 0(線上) US
盛寳金融 最低HKD 15 HKD 0 USD 1 起 HKD 0 50+地區
Sofi HK 免佣 HKD 9.99 USD 1 起 USD 1 起 HK, US

*以上僅供參考,詳情請查閱官網。

投資人選擇證券行的四大重點指標

選擇一家符合個人投資策略的證券行,其影響不亞於投資標的本身的選擇。投資者應從以下幾個核心維度進行綜合考量:

  1. 綜合交易成本透明度: 除了顯性的佣金和平台費,還需警惕潛在的隱藏費用,如資產轉倉費、結餘管理費或閒置帳戶費。這些細微支出可能對頻繁交易或資金規模較大的投資者產生顯著影響。
  2. 市場深度與產品廣度: 除了本土市場,能否提供進入美國、A股、日本、新加坡等國際市場的通道,以及涵蓋股票、ETF、債券、期權、期貨、基金乃至加密貨幣等多元化產品,決定了投資者資產配置的廣度和靈活性。
  3. 科技平台與用戶體驗: 在數字化時代,一個直觀易用的交易介面、響應迅速的客戶支援,以及功能完善的行動應用程式至關重要。即時資訊、價格提醒和技術分析工具的集成,是現代投資者高效決策的必備條件。
  4. 嚴謹的監管與牌照: 這是保障投資者資金安全的基石。確保所選證券行持有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頒發的合法牌照,並了解其在其他運營司法區的監管情況,有助於建立投資信心,降低合規風險。

應對交易制度變革,香港證券行的韌性挑戰與未來定位

24小時交易制度的探討,實則是一場技術、制度與文化的全方位挑戰:

  • 若香港選擇跟進,將有機會吸引更多海外資金,並提升與其他金融市場時區的連結性。

  • 但同時也將面對更高的風險控管壓力、IT系統強度考驗及從業人員輪班安排的挑戰。

對投資人而言,無論制度如何轉變,選擇合規、安全、功能全面的證券行,始終是穩健投資的第一步。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證券業的發展仍是市場信心的根基。未來如何在創新與穩健中取得平衡,將是香港證券行能否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常見問題

1、零佣金是否代表完全免費?

不代表。零佣金通常僅免除證券行的交易手續費,但投資者仍需支付政府稅項、交易所費用、平台使用費或結算費等其他成本。建議交易前詳細查閱相關收費細則。

2、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證券行?

應先釐清自身的投資目標、交易習慣與風險承受能力,再比較各證券行在費用結構、產品多樣性、平台功能、監管牌照及客服品質等方面的差異,並參考用戶評價作出綜合判斷。

3、是否可以同時在多間證券行開戶?

沒有規定限制,可同時在多個平台開戶。部分投資者會透過多帳戶分散風險或利用各平台優惠,但需注意多帳戶管理會增加行政負擔與跟進難度。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