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近期,香港特區政府在安老服務領域再推新猷,為應對日益增長的人口老化壓力,社會福利署(社署)宣布自2023至2024年度起,將「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簡稱院舍券)的數量大幅增至5,000張。此舉旨在縮短長者輪候資助護理安老宿位的時間,透過「錢跟人走」的創新資助模式,賦予長者及其家人更多元、更靈活的院舍選擇權。這項政策調整不僅是對現有安老服務體系的有力補充,也直接回應了社會對提升安老服務質素和效率的迫切期望,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受惠。
本文核心內容
- 深入了解院舍券的核心理念:「錢跟人走」
- 全面解析院舍券申請資格與共同付款機制
- 剖析院舍券的服務範圍與潛在限制
- 比較使用院舍券與繼續輪候傳統宿位的利弊
到底什麼是院舍券?拆解「錢跟人走」新模式
傳統的安老服務資助模式是政府直接資助安老院舍,長者需漫長輪候指定的宿位。而院舍券則打破了這一框架,採用「錢跟人走」的核心理念。這意味著政府的資助是直接發放給合資格的長者,讓他們以服務券的形式,自由選擇並入住參與計劃的非政府機構或私營安老院。
這種模式的最大優勢在於賦予了長者和家人前所未有的自主權。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健康狀況、地理位置偏好及對院舍服務質素的要求,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安老院。自2024年4月1日起,院舍券的每月面值已定為$16,435,這筆款項旨在覆蓋長者的基本住宿和護理需求,從而有效縮短輪候時間,讓長者更快獲得適切照顧。
院舍券申請資格與資產審查全攻略
要成功申請院舍券,長者必須滿足特定條件,並通過入息及資產審查。這套機制旨在確保公共資源能公平地分配給最有需要的群體。
🎯 誰有資格申請?
申請院舍券的基本門檻如下:
- ✔ 通過統一評估: 申請人必須經由社署的「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進行評估,並被評定為身體機能達中度或嚴重缺損,適合接受院舍照顧服務。
- ✔ 正在輪候名單上: 申請人必須已在「資助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上,正在等候分配資助護理安老宿位。
💰 「能者多付」的共同付款機制
院舍券計劃的一大特色是其「能者多付」的共同付款機制。社署會根據長者的家庭入息及資產進行審查,將其劃分為8個共同付款級別(由級別0至7)。長者的經濟能力愈低,所需支付的費用就愈少,政府的資助比例則愈高。
共同付款級別 | 資助模式 | 長者自付費用 |
---|---|---|
級別 0 | 政府全額資助 | 無需為「標準服務」支付任何費用 |
級別 1 至 7 | 政府部分資助 | 需按所屬級別支付特定金額的共同付款 |
共同付款機制確保經濟能力較低的長者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支援。
院舍券服務範圍:哪些是標準服務?
院舍券的面值主要用於支付一套名為「標準服務」的組合,旨在滿足長者日常的基本需要。認可的服務機構必須為院舍券持有人提供以下九項核心服務:
- 住宿: 提供共住房間的床位。
- 膳食: 每日最少供應三餐,並額外提供小食。
- 護理服務: 提供基本及特別的護理,如傷口處理、藥物管理等。
- 個人照顧: 協助長者處理日常起居,如沐浴、更衣、餵食等。
- 復康運動: 每星期提供至少兩次個人或小組形式的復康運動。
- 醫療支援: 安排註冊西醫定期探訪。
- 社交康樂: 舉辦定期的社交和康樂活動。
- 洗衣服務: 提供基本的衣物清洗服務。
- 24小時職員當值: 確保院舍內全天候有職員當值,應對突發情況。
注意: 如果長者需要標準服務以外的增值服務(例如單人房、特別膳食、額外物理治療等),則需要自行向院舍額外付費。
十字路口的抉擇:院舍券 vs 輪候資助宿位
對於正在輪候冊上的長者家庭而言,是否接受院舍券是一個重大的決定。社署為此設立了清晰的抉擇機制,以保障長者的權益。
关键的6個月試用期
首次接受院舍券的長者將有6個月的試用期。在此期間,他們在中央輪候冊上的申請狀態會被暫時設定為「非活躍」。
- 試用期內退出: 如果長者在試用期內覺得不適應或決定退出計劃,其輪候冊上的申請會恢復為「活躍」,並且其原有的輪候次序將被保留,不會受到影響。
- 試用期後繼續: 若長者在6個月後決定繼續使用院舍券,則會被視為正式退出中央輪候冊,放棄原有的資助宿位輪候位置。
利弊權衡:一張圖看懂選擇
👍 選擇院舍券的優點 | 👎 選擇院舍券的考量與限制 |
---|---|
|
|
財務須知:院舍券與其他福利的關係
在財務規劃上,必須釐清院舍券與其他社會福利的相互關係,避免因誤解而造成損失。
最重要的一點是,院舍券持有人不能同時領取綜援。對於原為綜援受助人的長者,若選擇接受院舍券,通常會被評為共同付款級別0,由政府全額資助其標準服務費用,但其綜援資格會被中止。
不過,好消息是,院舍券持有人(包括級別0的長者)若符合資格,仍然可以申領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津貼,例如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生果金)或普通傷殘津貼,這為長者提供了一定的額外經濟支援。
有關院舍券計劃的官方詳細資訊,可參閱社會福利署的官方網站。
推薦文章:了解居家安老選項
除了院舍服務,居家安老也是一個重要選項。了解社區照顧服務券,能為您的決策提供更多參考。
內部文章推薦:[社區照顧服務券懶人包](此處應有內部連結,暫時無法生成)
總結
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計劃,無疑為香港的安老服務提供了一個更具彈性和人性化的選項。它透過「錢跟人走」的模式,將選擇權交還給長者和家人,有助於緩解資助宿位輪候時間過長的問題。然而,這項計劃也伴隨著重要的抉擇,尤其是在福利領取和輪候資格方面。家庭在做決定前,務必仔細評估長者的實際需要、經濟狀況以及長遠的照顧規劃,善用6個月的試用期,作出最明智的選擇。
院舍券常見問題 (FAQ)
Q1. 如果我的資產或入息輕微超出上限,還能申請院舍券嗎?
院舍券的申請資格與共同付款級別嚴格按照社署的入息及資產審查標準而定。如果超出上限,可能無法被評為較低的付款級別,甚至可能不符合資格。建議向社署負責院舍券的辦事處查詢具體的審查細節。
Q2. 使用院舍券後,可以隨時更換到另一家認可院舍嗎?
可以。院舍券的其中一個優點就是靈活性高。持券人若對現住院舍不滿意,或因其他原因需要轉換,可以選擇遷往另一家參與計劃的認可院舍,只需辦理相關手續即可。
Q3. 「標準服務」以外的項目通常有哪些?收費高昂嗎?
增值服務因院舍而異,常見的包括:升級至單人或雙人房、個人化的膳食安排、額外的物理治療或職業治療、陪診服務、個人娛樂設備等。收費標準由各院舍自行釐定,因此在選擇前務必問清楚所有潛在的額外費用。
Q4. 家人可以代為申請及管理院舍券事宜嗎?
可以。如果長者因身體或精神狀況無法自行處理申請,家人或監護人可以協助辦理相關手續。在申請過程中,社署社工會進行評估,並與長者及家人溝通,確保所有決定均符合長者的最佳利益。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