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父母免稅額2025深度解析:同住定義、申請資格與兄弟姊妹申報策略

供養父母免稅額2025深度解析:同住定義、申請資格與兄弟姊妹申報策略

隨著2025年報稅季節的臨近,許多香港的納稅人開始著手整理稅務資料。近期,財政司司長發表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雖然未對現行的供養父母免稅額制度進行大幅度修改,但強調了人口老化背景下,家庭支援的重要性。在經濟環境充滿挑戰的今天,政府維持了對供養長者的稅務寬減,旨在減輕中產家庭的財政壓力。這項政策再次提醒了廣大「打工仔」,善用稅務條例中的每一項優惠,特別是供養父母免稅額,對於精明理財至關重要。然而,您是否完全理解其申請資格的 intricacies,例如「同住」的具體定義,以及當父母仍有工作收入時應如何處理?

供養父母免稅額:基本申請資格概覽

想要成功申請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免稅額,您或您的配偶(非分居)所供養的長輩,必須在該課稅年度內滿足以下三大核心條件。這三項條件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是稅務局審核申請的首要標準。

  • 1. 居住地點要求: 受養人必須「通常在香港居住」。這意味著他們的生活重心在香港,而不僅僅是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稅務局會考慮多方面因素,如在港逗留天數、是否有固定居所等來判斷。
  • 2. 年齡或身體狀況: 受養人年齡必須已滿55歲;如果未滿55歲,則必須有資格根據政府的「傷殘津貼計劃」申索津貼。
  • 3. 供養事實證明: 必須滿足以下兩項中至少一項
    • 您或您配偶每年為供養該長輩支付不少於12,000港元。
    • 該長輩與您連續全年同住,而沒有付出十足市值的租金。

免稅額金額詳解:基本與額外免稅額一覽

自2023/24課稅年度起,供養父母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免稅額度根據受養人的年齡和狀況有所不同。了解具體的金額,有助您更精準地規劃稅務。此外,若能滿足「同住」條件,更可申領額外免稅額,節稅效果加倍。

2023/24及其後課稅年度 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免稅額
受養人年齡或狀況 基本免稅額 (HKD) 額外免稅額 (HKD)
年滿 55 歲但未滿 60 歲 25,000 25,000
年滿 60 歲或以上 50,000 50,000
未滿 60 歲但有資格按「傷殘津貼計劃」申索津貼 50,000 50,000

資料來源:香港稅務局

💡 專家提示:額外免稅額的關鍵

要獲得上表中的「額外免稅額」,關鍵在於您必須與受養的父母/祖父母全年連續同住,且他們無需為此支付十足市值的費用。這意味著,如果您為父母支付了至少12,000港元,但並未與他們同住,您只能申請基本免稅額。兩者兼備,才能最大化您的稅務優惠。

常見申報難題全方位拆解

在實際操作中,許多納稅人會遇到各種複雜情況。例如,父母仍在工作是否有影響?兄弟姊妹之間應如何分配免稅額?「同住」的法律定義又是什麼?以下將逐一為您解答。

❓ 父母有工作收入,還能申請免稅額嗎?

答案是可以的。稅務條例並未規定受養的父母不能有任何收入。只要您的父母滿足了年齡等基本資格,並且您確實對他們作出了每年不少于12,000港元的金錢支持或提供了免費居所,即使他們仍有工作或退休金收入,您依然有權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這項政策的設計初衷是鼓勵子女分擔家庭責任,而非要求父母完全處於零收入狀態。

❓ 兄弟姊妹之間如何申報同一位父母?

這是一個常見的家庭協商議題。稅務局規定,就同一位受養人,只能由一名納稅人提出申索,免稅額不能分拆。如果有多名子女都有資格申報,例如大家都給了父母家用,那麼所有兄弟姊妹必須自行協商,決定由誰來申報該免稅額。通常,由稅階最高的那位家人來申報,所獲得的節稅效益會是最大的。在填寫報稅表前,務必與家人溝通清楚,避免因重複申報而引起稅務局的查詢。

❓ 何謂「同住」的嚴格定義?

「同住」是獲取額外免稅額的黃金鑰匙,但其定義比許多人想像的要嚴格。稅務局關注的是「在同一居住單位內共同生活」。以下透過兩個官方情境,助您更清晰地理解:

  • 情境一:樓上樓下算同住嗎?
    您和父母住在同一幢大廈的不同單位(例如您住樓上,父母住樓下),即使您承擔了他們單位的所有開支,這也不符合稅務局對「同住」的定義。因為你們並不居住在同一個獨立的住宅單位內。

  • 情境二:日間照顧算同住嗎?
    您的母親每天到您家幫忙照顧孩子,晚上才回到自己的住所。這種情況下,由於她並非與您在同一居所過夜和生活,因此也不符合「同住」的規定,您無法申索額外免稅額。

延伸閱讀:全面稅務規劃

扣稅三寶全攻略

除了供養父母,自願醫保、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及合資格延期年金也是節稅利器。想知道它們的區別和如何選擇嗎?

深入了解扣稅三寶 »

常見問題 (FAQ)

1. 如果父母是配偶的父母(即岳父母或公婆),我可以申請免稅額嗎?

可以的。「父母」的定義包括您或您配偶的親生父母、領養父母及繼父母。因此,只要您或您的配偶供養岳父母或公婆,並滿足所有申請條件,您便可以為他們申索免稅額。

2. 「每年付出不少於12,000港元」的供養費,需要提供證明嗎?

在提交報稅表時,您無需立即附上證明文件。但是,您必須保留相關的證明,例如銀行轉帳記錄、已兌現的支票副本或父母簽收的書面記錄等,以備稅務局日後抽查時提供。保留清晰的記錄是最佳做法。

3. 如果我的父母在年中才滿55歲,該課稅年度可以申請免稅額嗎?

可以。只要受養人在該課稅年度內(即4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期間)的任何時間內年滿55歲,您便有資格為他申請該整個課稅年度的免稅額。

4. 受養父母長期在內地居住,只是偶爾回港,是否符合「通常在香港居住」的要求?

這很可能不符合資格。稅務局對「通常在香港居住」的判斷非常嚴格。如果受養人絕大部分時間居住在香港境外,即使持有香港身份證並短暫回港,通常會被視為不符合資格。稅務局會綜合考慮其在港的逗留天數、生活聯繫(如社交、醫療)等多個因素。

結論

總結而言,供養父母免稅額是香港稅制中一項重要的家庭支援措施。要充分利用這項優惠,納稅人不僅要了解基本的年齡和供養金額要求,更要對「同住」定義、兄弟姊妹間的申報協調,以及父母有收入等特殊情況有清晰的認識。每年報稅前,花時間審視自身情況,與家人進行良好溝通,並備妥相關證明文件,是確保順利獲得稅務寬減、實現精明理財的關鍵一步。正確規劃不僅能為您節省一筆可觀的稅款,更是對父母孝心的一種實際體現。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