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根據仲量聯行於昨日(4日)發佈的《香港住宅銷售市場綜述》指出,香港住宅市場供需狀況出現積極變化。報告指出,以過去一年的一手住宅成交量推算,現有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包括樓花及已落成專案未售出的單位數目)已由2023年高峰期的101. 6個月消化期,回落至今年10月的78. 2個月。進一步展望,預計到明年底,新盤庫存將緩和至供需較平衡的水準,若明年一手成交量恢復至每年 1.8萬夥,住宅新供應消化期有望進一步降至58個月,接近2021年較為平衡時期的水準。
未來供應預測與市場策略調整
此外,房屋局預計未來三至四年將有約 10.8萬個私人住宅單位供應,較2021年樓價高位時僅增加一成。從資料來看,住宅新供應的消化期由2021年12月的54. 4個月急升至2022年的95. 4個月,並在2023年見頂至101. 6個月,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9月已回落至78. 2個月,顯示新盤供應量高企的情況正逐漸改善。
存貨增長放緩與價格戰緩和
值得注意的是,已批出土地上可隨時動工的單位數目的潛在單位數目已降至10,000個,為2012年有記錄以來新低,較2023年3月的 25,000個大幅回落,預示中期存貨增長或會放緩,長遠可緩和新盤價格戰的情況。
仲量聯行項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表示,發展商正積極管理其發展項目,實際供應過剩的程度可能較統計數字所反映的更為溫和。供應管理策略包括調整施工時間表、改變項目用途及優化推盤步伐,2024年至少有7個住宅專案將部分未售單位轉作出租用途,這些策略性應對或令實際供應低於預期數字,加快市場回復健康水準。
仲量聯行研究部資深董事鐘楚如指出,影響本港樓市的主要宏觀因素正見緩和,但地緣政治不明朗,特別是中美貿易戰或會升溫,仍是主要憂慮。儘管目前市況複甦路途仍見曲折,但基本因素改善將為市場穩定帶來契機。在此背景下,市場參與者需保持警覺,同時把握可能出現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