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家庭津貼審批更新:政府加碼後5大關鍵資助申請資格與金額全覽

低收入家庭津貼審批更新:政府加碼後5大關鍵資助申請資格與金額全覽

近期,香港政府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中宣布,為應對持續的生活成本壓力,將對「在職家庭津貼計劃」進行優化,自今年4月起,住戶及兒童津貼金額將增加15%。此舉旨在實質性地增強對低收入在職家庭的支援。這項政策調整不僅直接影響數以萬計家庭的每月收入,也再次凸顯了政府對基層市民經濟狀況的關注。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福利政策,許多家庭可能感到困惑,不清楚自己是否符合新的申請資格,或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利用這些寶貴的低收入家庭津貼資源。本文將為您全面拆解包括在職家庭津貼在內的五大核心資助計劃,助您清晰掌握申請脈絡。

本文核心內容預覽

  • 🔍 在職家庭津貼: 深入解讀政府加碼15%後的最新金額、工時要求與入息資產上限。
  • 🤝 照顧者津貼: 剖析關愛基金為殘疾人士及長者照顧者提供的每月$3,000固定支援。
  • 🏠 公屋輪候者支援: 回顧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的成效與影響。
  • 🆘 緊急經濟援助: 介紹保良局扶弱基金如何為突發困難家庭提供及時雨。
  • 💡 專家申請提示: 提供實用建議,幫助您順利完成申請,避免常見錯誤。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政府加碼後的最新變動

作為支援低收入家庭的核心政策,「在職家庭津貼」(職津)旨在鼓勵自力更生,紓緩在職貧窮。隨著近期政府宣布將津貼金額上調15%,了解其最新的申請細則變得至關重要。

誰是受惠者?申請資格詳解

職津計劃的申請門檻主要圍繞工時、入息及資產三大核心。申請單位以「家庭」為基礎,即使是1人住戶也符合資格。基本要求如下:

  • 工時要求: 非單親住戶的總工時需每月達到至少144小時,而單親住戶則為36小時。工時越長,可獲取的津貼級別越高。
  • 兒童津貼資格: 家庭中如有15歲以下,或介乎15至21歲並正接受全日制非專上教育的子女,即可申請兒童津貼。
  • 居住要求: 申請人及家庭成員必須居於香港。

入息與資產「兩條紅線」

要成功申請低收入家庭津貼,家庭的每月總入息和總資產淨值不能超過指定上限。這兩條「紅線」會根據住戶人數調整,並且每年更新。值得注意的是,自住物業的價值不計算在資產內。

住戶人數 全額津貼入息上限 半額津貼入息上限 資產上限
1 $12,000 $16,800 $291,000
2 $16,200 $22,600 $394,000
3 $20,500 $28,700 $514,000
4 $25,800 $36,100 $600,000

註:以上為部分數據示例,最新及完整限額請參考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官方資料。

若不確定家庭是否符合資格,可善用官方提供的在職家庭津貼計算方法進行初步評估。

申請流程與注意事項

申請人可選擇網上遞交或郵寄文本表格。網上申請更為便捷,可直接上傳證明文件。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務必確保提交的工時、入息等證明文件齊全準確,以免延誤審批進度。津貼的申領期為過去6個月,申請人需在申領期下一個月的最後一日前提交申請,逾期將不獲受理。

照顧者專屬支援:關愛基金兩大津貼

社會上有一群無私奉獻的照顧者,他們默默地為家中的殘疾人士或年長體弱的親人付出。為肯定他們的貢獻並補貼生活開支,關愛基金設立了兩項重要的生活津貼,每月為合資格的照顧者提供$3,000的定額支援。

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

此計劃的服務對象是正在輪候指定康復服務、特殊學校寄宿服務或療養服務的殘疾人士的照顧者。申請核心要點包括:

  • 照顧時數: 每月需提供不少於80小時的照顧(如照顧多於一名殘疾人士,則為120小時)。
  • 經濟狀況: 照顧者家庭的每月入息不能超過特定上限(資產不作計算)。
  • 津貼不重疊: 照顧者不能同時領取綜援、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等其他指定福利。

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

此計劃針對的是照顧正輪候資助長期護理服務的長者的護老者。其申請資格與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相似,同樣要求每月80小時的照顧時數、符合家庭入息上限,且沒有領取其他指定津貼。兩項計劃均由社會福利署發信邀請合資格人士申請,申請者需將填妥的表格及證明文件交回社署照顧者津貼組。

項目 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 護老者津貼
受照顧者狀態 正輪候指定康復/特殊學校寄宿/療養服務 經評估適合並正輪候資助長期護理服務
每月津貼金額 $3,000
每月照顧時數 ≥ 80小時 (照顧一人) / ≥ 120小時 (照顧多人)
審查要求 審查家庭每月入息,不計算資產

其他重要經濟援助渠道

除了上述由政府主導的恆常津貼外,部分非牟利機構及有時限的政府計劃也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重要的安全網。

保良局扶弱基金:應對突發困難的及時雨

當家庭遭遇突發變故,如意外、重病或失業,導致經濟陷入困境時,保良局扶弱基金可提供短暫的經濟援助。此基金的特點是應急性質,旨在幫助申請人渡過難關。申請須由註冊社工轉介,獲批金額最高一般為$6,000,且五年內只可申請一次。對於不符合恆常低收入家庭津貼資格,但又急需資金的家庭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援渠道。

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回顧

為紓緩基層家庭長時間輪候公屋的壓力,房屋署曾推出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為已輪候公屋逾三年的人士提供每月最高$3,900的現金津貼。雖然此計劃已於2025年6月30日結束,但它的推行為當時數萬個合資格家庭提供了實質的租金補貼,在房屋福利政策中扮演了重要的過渡角色。它的經驗也為未來制定相關房屋支援政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常見問題 (FAQ) 與結論

如果我是單親家庭,在職家庭津貼的工時要求有何不同?

是的,有很大不同。為顧及單親家長需同時兼顧工作與照顧子女,計劃大幅降低了其工時門檻。單親住戶每月總工時只需達到36小時便可申請基本津貼,達到72小時或以上則可申請高額津貼,遠低於非單親住戶的144小時及192小時的要求。

申請這些低收入家庭津貼會否影響我輪候公屋的資格?

一般而言,領取在職家庭津貼或關愛基金的照顧者津貼,並不會直接影響公屋的輪候資格。然而,這些津貼會被視為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因此,在進行公屋入息審查時,申請人必須如實申報所有收到的津貼,以確保家庭總收入沒有超出公屋的入息限額。

如果我的收入不穩定,有時高有時低,應如何計算和申請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的申報期為6個月,申請人需要計算並提交這6個月內的平均每月收入。對於收入不穩定的家庭,這意味著需要妥善保存每個月的糧單或收入證明。如果某幾個月的收入較高導致超出上限,但在申報期內平均後仍符合資格,便可提出申請。這種設計對非固定收入的家庭較為友善。

關愛基金的照顧者津貼是怎樣發放的?需要每年重新申請嗎?

這兩項照顧者津貼是經由社會福利署主動發信邀請合資格人士申請的。一旦申請獲批,津貼會按月直接存入申請人指定的銀行戶口。此計劃屬於恆常資助,只要受照顧者和照顧者本人的情況沒有改變(例如受照顧者入住院舍,或家庭入息大增),通常無需每年重新提交繁複的申請,但社署會定期覆核資格。

結論

面對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各項低收入家庭津貼構成了支援基層市民不可或缺的安全網。從鼓勵就業的在職家庭津貼,到肯定照顧者付出的專項支援,再到應對燃眉之急的緊急基金,這些政策共同編織了一個多層次的援助體系。了解各項計劃的細節、準確評估自身資格,並備妥所需文件,是成功獲取援助的關鍵。希望本文的系統性整理與分析,能為您在申請路上提供清晰的指引,善用社會資源,為家庭經濟帶來實質的改善。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