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一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近年來,一股名為「短劇」的娛樂新勢力正悄然興起,不僅在內地市場掀起巨浪,其影響力亦逐步滲透至香港,成為普羅大眾茶餘飯後的新話題。E-vison 今日深入剖析這股熱潮,探討其在香港的發展脈絡、潛在機遇與伴隨的挑戰。
短劇市場的全球視角:急速擴張的百億藍海
根據 DataEye 研究院的《2024微短劇行業白皮書》預計,2025 年全球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首次突破人民幣 680 億元大關。其中,中國內地市場尤其強勁,預估 2025 年免費微短劇市場規模約達人民幣 350 億元,較 2024 年同比增長 40%,佔整個微短劇市場的 55% 左右。這項數據無疑顯示了短劇驚人的增長潛力。
短劇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市場規模的指數級飆升,並吸引大量使用者,主要得益於其「輕體量、快節奏、強情節」的特點。據 DataEye 最新數據顯示,2025 上半年微短劇用戶已達 6.96 億,半年新增 3400 萬;人均日觀看時長達 101 分鐘,黏性顯著提升。這種「即食」娛樂模式完美契合了現代人碎片化的時間,並以其「反轉」、「狗血」等敘事元素,迅速抓住觀眾眼球,從最初的「電子榨菜」進階為部分受眾的「精神正餐」。
香港短劇發展脈絡:從萌芽到國際化探索
雖然內地短劇市場早已進入「紅海」競爭,但香港的短劇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卻也展現出其獨特的潛力。
2025年3月:香港國際影視展的短劇焦點
第 29 屆香港國際影視展於 2025 年 3 月盛大舉行,短劇、哪吒與 AI 成為展會的新焦點。會上,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短劇在海外市場尚處於萌芽階段,其發展階段與兩年前內地短劇爆發前夜高度相似,海外市場增長潛力可達 10 倍。這為香港發展短劇提供了明確的信號:香港作為國際影視交流的窗口,有望成為短劇「出海」的重要橋樑。
值得注意的是,愛奇藝聯同星空華文等製作公司,於 2025 年 3 月推出「百部港片微短劇計劃」,旨在將 100 部經典港產片改編為微短劇形式播放,希望藉此留住更多觀眾。這項計劃不僅是對香港電影 IP 的再活化,也顯示了內地平台對香港內容市場的重視,以及通過短劇形式拓展觀眾群的策略。
2025年4月:香港國際短劇有限公司成立
2025 年 4 月,香港國際短劇有限公司(HKISFC)正式宣告成立,此舉標誌著短劇領域迎來一支致力於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生力量。HKISFC 的成立,被視為香港影視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將深耕短劇領域,以創新驅動發展,以交流促進合作,並期望能為全球短劇產業的繁榮貢獻力量。其目標是打造全球短劇產業的新樞紐,顯示了香港在這一新興產業中爭取話語權的雄心。
2025年上半年:本土短劇製作與平台佈局
在內容製作方面,香港本土製作團隊也開始涉足短劇。例如,由中國香港金牌製作團隊 LaughingBeaver、時刻互動、海峰影視傾力打造的精品古裝穿越短劇《誘君》,於 2025 年 5 月 23 日登陸內地紅果短劇平台首播。這表明香港製作團隊正積極探索與內地平台的合作模式,並嘗試將港式製作風格融入短劇。
儘管香港目前尚未出現具備巨大規模的獨立短劇平台,但內地免費短劇平台如紅果短劇、河馬劇場等,其月活躍用戶數量在 2025 年持續高速增長,其中紅果短劇的月活已接近長視頻平台。這些平台的影響力正逐步擴展至香港觀眾群,間接推動了香港短劇市場的發展與觀眾習慣的養成。
盈利模式與挑戰:機遇與隱憂並存
短劇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廣告置入、品牌定製劇集、直播間跳轉購物以及用戶付費等。電商平台也開始將內容生產作為導流與轉化的重要手段。然而,這場「內容電商」實驗並非沒有風險。
- 內容同質化與審美疲勞: 過度依賴公式化敘事(如「逆襲」、「打臉」等)容易讓觀眾產生反感,導致用戶流失。儘管短期內可藉助此類內容快速吸引流量,但長期而言,唯有精品化內容才能確保行業的穩健發展。
- 版權與監管: 隨著短劇的爆發式增長,版權歸屬、內容審核以及市場規範等問題也日益突出。香港作為法治社會,在發展短劇的過程中,對內容的合規性與版權保護將會提出更高要求。國家廣電總局已表達願與國際社會加強微短劇等領域合作,並助力優秀作品進入中國市場,這也暗示了未來行業監管將趨於常態化。
- 人才與技術: 雖然短劇製作門檻相對較低,但要產出高質量、具影響力的內容,仍需要專業的編劇、導演、演員及後期製作人才。此外,人工智能(AI)技術在劇本孵化、拍攝準備、後期製作以及推廣素材生成等環節的應用,已成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關鍵。香港若要搶佔短劇高地,必須在人才培養和技術投入方面下足功夫。
- 市場競爭與調整: 2025年,短劇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甚至出現了部分頭部公司裁員、裁撤部門的情況。這表明行業正從粗放式發展向精細化運營轉變,「藍海」快速轉變為「紅海」。香港短劇業者在進入市場時,必須充分考慮這一點,並制定差異化競爭策略。
香港的獨特優勢與未來展望
香港發展短劇具備其獨特優勢:
- 國際化視野: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文化樞紐,擁有廣闊的國際網絡和多元文化背景,有利於製作和推廣具有國際吸引力的短劇內容,實現真正的「出海」。
- 創意人才儲備: 香港影視行業有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創意人才。儘管傳統影視產業面臨挑戰,但這些人才若能轉型投入短劇創作,有望為短劇注入新的活力和藝術品質。
-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 透過與內地大灣區城市的協同發展,香港可以獲得更多的內容創作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實現優勢互補。
隨着區域融合加深,金融合作亦成為關鍵一環,詳情可參考《跨境支付通的金融變革》,了解大灣區跨境支付的最新動向。
總括而言,短劇經濟在全球範圍內方興未艾,其在香港的發展雖然尚屬初期,但已展現出蓬勃的生機與無限可能。香港應抓住這一契機,在政策引導、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及國際合作等方面持續發力,在確保內容質量和遵守法規的前提下,讓短劇成為香港娛樂產業乃至文化輸出的一張新名片。然而,業者亦需警惕市場快速發展背後的挑戰,避免盲目追逐流量而犧牲內容品質,唯有如此,香港短劇方能行穩致遠,開創輝煌新篇章。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常見問題
短劇定義是什麼?
短劇,又稱為「網絡微短劇」,其核心特色在於劇集篇幅短小。根據中國國家廣電總局的定義,短劇是指每集時長約數十秒至15分鐘內,具備明確主題、連貫劇情及完整故事結構的短篇劇集。
短劇有什麼特點?
短劇是一種近年興起的內容形式,具有篇幅短、節奏快、劇情簡明的特點。每集長度多為1至10分鐘,適合碎片化觀看。由於內容輕量、傳播靈活,特別受移動端和短影音平台用戶歡迎,能快速滿足觀眾即時娛樂需求。
抖音短劇如何賺錢?
抖音短劇常透過「CPS分潤模式」賺錢,也稱為短劇分銷。創作者或推廣者分享短劇鏈接,當用戶觀看後付費解鎖完整版內容,平台會依據產生的銷售額分發佣金,比例約為60%至70%。例如用戶充值100元,推廣者最高可獲得近70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