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今時今日,香港仲有咩新搞作?」如果你腦海中曾閃過這個疑問,那麼近期香港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兩大突破,絕對會讓你眼前一亮。從立法會高票通過的《穩定幣條例》,到與內地「轉數快」系統無縫對接的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線,這不只是冷冰冰的政策條文,更是兩股足以重塑香港金融生態、甚至直接影響你我生活與投資決策的強勁動能。
今日,EVISION 將為大家抽絲剝繭,解讀這雙引擎如何改寫我們的未來,又將帶來怎樣的市場價值與投資訊號,以及為何它對我們每一位港人如此重要。
穩定幣正名:揭秘香港金融新基建的核心驅動力
說到穩定幣,很多人可能還停留在「加密貨幣」的印象。但香港即將於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的《穩定幣條例》,將徹底刷新這個認知。
誤解澄清:穩定幣與加密貨幣的本質區別
-
誤解一:穩定幣 = 加密貨幣?
穩定幣與比特幣、以太坊等波動劇烈的加密資產有本質區別。它是一種以法幣(如港元、美元)或高流動性資產全額支持的數字代幣,目標是實現1:1的價格錨定。正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所言,穩定幣是「支付手段」而非「發財工具」。
-
誤解二:所有穩定幣都一樣?
2022年TerraUSD的崩盤,敲響了算法穩定幣的警鐘。香港新規明確要求,獲發牌的穩定幣發行人必須確保儲備資產100%覆蓋流通面值,且須與錨定貨幣匹配(例如港元穩定幣需以港元資產為主)。
這大大提升了其安全性與透明度,讓香港市民可以安心使用。摩根大通的報告也強調,最穩健的「鏈下型」穩定幣(如USDT、USDC)正是香港監管聚焦的重點。
-
誤解三:穩定幣只是炒幣工具?
穩定幣的深層價值在於其「可程式設計性」。想像一下,企業可以在智能合約中設定「貨款到達即自動發貨」,或「達到碳排放目標自動發放綠色補貼」。這將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催生更智能、自動化的金融與商業應用。
香港監管優勢:沙盒計劃與牌照發放展望
許正宇局長指出,為釋放穩定幣潛力,政府和監管機構將提供有利環境和必要監管指引。香港金管局去年初推出的穩定幣發行人「沙盒」計劃,已吸引了來自跨境電商、物流、創新科技、銀行及電信服務等不同行業的機構參與,包括渣打銀行、京東幣鏈和圓幣創新,積極探索港元穩定幣的應用。這些先行者正在為未來的商業生態落地鋪路。
值得注意的是,當局會爭取年內發出首批穩定幣牌照,但數量將「不會太多」,以穩妥方式推進。這意味著牌照將極具含金量,獲牌機構將享盡合規紅利。
關於香港金融變革的最新資訊:
Web 3.0 如何重塑香港數碼金融未來?從區塊鏈到數據自主的關鍵轉型
Web3是什麼?解讀加密大洗牌:新加坡「急剎車」後的香港新機遇
跨境支付通:重塑大灣區生活與商業新模式
如果說穩定幣是新金融基礎設施的基石,那麼與內地實現互聯互通的跨境支付通,則是真正讓數字血液暢流大灣區的「加速器」。從2025年6月22日正式上線起,這項聯通香港「轉數快」(FPS)與內地「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IBPS)的創舉,已經開始改寫你我生活。
科技賦能:個人與企業的跨境支付變革
- 港人內地養老更便捷: 過去領取綜援金到內地使用,可能要跨周折騰。現在,港人只需用手機號,即可將港元即時兌換人民幣匯至內地賬戶,真正做到「錢到人到」。
- 跨境家庭福音: 在港工作的內地朋友,秒速匯款供養老家父母;內地家長也能直接為在港子女繳納學費,親情紐帶因資金暢通而更加緊密。
- 企業薪酬革命: 深圳公司向香港員工發薪,到賬時間從過去的3天縮短至驚人的3分鐘,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營運效率。
- 八萬內地留學生的切身體驗: 從跨境學費支付、生活費即時到賬,到未來有望實現的合規穩定幣秒兌數字人民幣並直接在深圳消費,跨境消費閉環正在形成,生活將更加便捷。
技術突破:告別傳統「冗餘鏈條」
傳統跨境支付模式涉及多個中間環節,層層收費且耗時。跨境支付通則砍斷了這些「冗餘鏈條」,實現銀行與支付系統的直連,自動清算、即時到賬。儘管初期內地向香港單筆限額5萬元人民幣,但已覆蓋80%個人跨境需求。中銀香港、匯豐、工銀亞洲等主要銀行已參與,手續費更下降達30%。
這項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效率,更為大灣區的經濟一體化打下了堅實的金融基石。
香港戰略佈局:劍指全球數字經濟新高地
香港之所以在金融科技領域動作頻頻,背後是極具前瞻性的戰略佈局。
核心戰略:爭奪「鏈上美元」與人民幣國際化新通道
全球2300億美元的穩定幣市場中,95%由美元穩定幣主導。香港《穩定幣條例》允許非港元穩定幣發行,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預留接口。
一旦人民幣穩定幣能借道香港流通,將有助於擺脫對「美元霸權」的依賴,並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突破現有SWIFT清算體系的限制。這對推動人民幣成為更具影響力的全球儲備貨幣具有深遠意義。
渣打銀行、京東幣鏈、圓幣創新等正積極探索發行港元穩定幣,而傳聞螞蟻集團、阿里巴巴等大型科技企業也將申請發行許可,顯示了市場對這一潛力的巨大期待。
衍生商機:千億級「監管科技」藍海市場
條例要求發行人即時披露儲備資產及風險數據,這將激發對技術服務的巨大需求。安永、普華永道正推出合規解決方案;螞蟻鏈開發反洗錢系統;騰訊雲提供區塊鏈即服務(BaaS)平台。香港金管局更與新加坡、阿聯酋等共建「監管互通機制」,有望輸出「監管即服務」(Regulatory-as-a-Service)範式,將香港的監管經驗轉化為全球服務。
鞏固地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創新引領
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香港正以務實、創新的姿態,積極擁抱Web3和虛擬資產。完善的監管框架、暢通的跨境支付,將吸引全球頂尖的虛擬資產企業和人才來港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洲Web3中心的領先地位。
同時,透過解決洗錢、資金非法外流及恐怖分子籌集資金等潛在風險(如發行人必須凍結可疑資產並向執法機構提交交易記錄),香港正向世界展現其負責任的金融創新態度。
誰將是香港數字金融變革的潛力贏家?
這場雙引擎驅動的金融變革,為市場釋放了明確的投資訊號。
聚焦潛力股:穩定幣生態圈的投資機會
- 穩定幣發行方: 國信證券以Circle (USDC發行方) 為例分析,發行方主要收入來自儲備資產利息(佔99%)。雖然香港規定禁止向穩定幣持有者支付利息,但獲得香港金管局穩定幣發行牌照將是關鍵門票,未來它們將分享龐大的儲備資產利差收益。
- 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VATP): 擁有VATP牌照的交易所(如OSL),將透過提供交易和清算服務賺取手續費。擁有龐大零售客戶基礎和VATP牌照佈局的網路券商(如富途),將比傳統券商更具優勢。
- 基礎設施與技術服務商: 從儲備銀行(如眾安銀行提供託管)、資金管理公司(如貝萊德),到提供KYC、區塊鏈安全、交易系統和合規服務的技術/金融券商(如四方精創、神州資訊),都將受惠於穩定幣政策的落地和產業規模的擴張。
- 擁抱數字化的傳統金融機構: 傳統銀行若能積極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或加大自身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投入,將能抓住這一波浪潮,在競爭中保持領先。
摩根大通與國信證券的研究報告提醒,香港虛擬資產牌照競爭激烈,短期盈利不易。投資者應理性看待其成長潛力,聚焦於長期監管紅利與技術基礎建設。
FAQ:穩定幣與跨境支付的常見問題
Q1:《穩定幣條例》對普通投資者有何影響?
A1:條例生效後,穩定幣發行人將受到嚴格監管,儲備金透明度更高,降低了穩定幣「脫鉤」風險,增強投資者信心。這意味著在香港使用合規穩定幣會更安全、可靠。
Q2:數字人民幣在香港的應用會否取代傳統支付方式?
A2:目前數字人民幣在香港更多是提供一種新的、便捷的支付選擇,特別是在跨境場景。短期內不會完全取代信用卡或電子錢包等主流方式,但隨著應用場景的豐富,其使用率有望逐步提高。
Q3:香港在穩定幣監管上有何獨特之處?
A3:香港採取「同一業務、同一風險、同一監管」原則,強調對穩定幣的監管與傳統金融產品類似。其開放模式允許持牌發行人選擇不同法幣幣種作為錨定,且嚴格要求100%儲備覆蓋和防範洗錢,力求在創新與風險之間取得務實平衡,其監管方針被認為更為審慎和務實,旨在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虛擬資產生態。
Q4:未來香港的金融科技發展方向是什麼?
A4:未來香港將繼續完善虛擬資產監管,推動數字貨幣在跨境清算中的應用,深化與大灣區的協同發展。同時,將積極探索以穩定幣提升政府支付效率,並加強公眾教育,確保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香港,數字金融新篇章的全球領跑者
從《穩定幣條例》的正式生效,到跨境支付通的無縫對接,香港正以其獨有的魄力與智慧,在數字金融的浪潮中劈波斬浪。這不僅是政府高瞻遠矚的戰略佈局,更是每一個金融從業者、科技創新者乃至普通市民共同參與、共同見證的歷史時刻。
獅子山下,不變的是香港人靈活應變、勇於創新的精神。在數字經濟的嶄新時代,我們有理由相信,香港將再次擦亮其國際金融中心的金字招牌,再創屬於自己的傳奇。這場變革的浪潮已經來臨,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