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根據美國財政部2025年6月18日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截至2025年4月底,全球外資持有美國國債總額為9.013兆美元,較3月的9.049兆美元略有下降。中國持倉連續第二個月大幅縮減,跌至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顯示全球美債持倉格局正在悄然重塑。
【延伸閱讀】大摩預警美元指數2026年跌破91點,美匯走弱風險升溫
中國連兩月減持美債,4月持倉跌破7,600億美元
根據TIC數據,2025年4月中國淨減持美國國債82億美元,持倉降至7,572億美元,創下自2009年2月以來新低。此前3月,中國已減持189億美元,自2022年4月跌破一兆美元大關後,持續呈下降趨勢。
《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國減持與美元資產波動、地緣政治緊張及去美元化策略密切相關。同期,中國人民銀行連續第18個月增持黃金儲備,黃金持倉達約2,360萬盎司,反映其持續推進儲備多元化,強化抗風險能力。
摩根大通(JPMorgan)最新報告分析,中國減持美債同時增加黃金和非美元資產,資產重心正逐步向東移動,戰略意圖明確。
2025美債持倉格局:日本稱霸,中英分化,加拿大大減持
日本穩坐最大債主寶座,4月再增持37億美元
與中國相反,日本持續穩健增持美債。4月日本淨增持37億美元,持倉總額達1.1345兆美元,穩居全球最大海外美債持有國。
《彭博社》報導,日本央行長期寬鬆政策、低利率環境和對美元資產結構性需求,是日本擴大美債持倉的核心動力。花旗集團指出,即使日圓貶值,美元資產仍具高度吸引力,尤其長期國債收益率對日資資金有顯著吸引力。
【延伸閱讀】80,000日元兌美元換匯小全書
英國大幅增持284億美元,重回第二大持倉國
4月英國大舉增持284億美元美國國債,持倉總額達8,077億美元,成功超越中國,重新奪回全球第二大美債持有國地位。
《金融時報》分析,英國資金大幅增持主要受倫敦資本市場流動性需求、對沖基金活躍交易及英鎊避險需求推動,該增持多為短期金融操作,非長期官方儲備策略。
加拿大成最大減持者,單月拋售578億美元
4月加拿大大幅減持578億美元,持倉降至3,684億美元,是當月全球減持幅度最大的國家。
根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此次大幅減持可能與美加近期貿易緊張、邊境政策不確定性以及部分投資者再平衡資產有關。
全球美債投資結構重組,投資者應關注哪些風險?
美債需求仍強,去美元化影響有限
根據TIC數據,4月全球外資總持倉9.013兆美元,雖較3月小幅減少360億美元,但仍處於歷史高位,顯示外資對美國國債的基本需求仍然堅挺。
國際金融協會(IIF)在最新報告中指出,目前市場並不存在系統性資本外流,美債仍是全球最大、最具流動性的避險資產。
所謂“去美元化”趨勢雖存在,但規模有限,外資拋售潮被誇大,真正推動資金流動的主因仍是市場利率與政策週期變化。
資金大洗牌,港股投資者如何調整策略?
對香港投資者而言,全球美債結構的轉變意味著未來資金流動方向將更為複雜。中國減持、日英增持、加國撤出,背後透露的是全球資金對美元資產的分歧態度。
香港金融分析師表示,港股投資者在當前環境下應更加關注外匯走勢與美債收益率波動,適時調整美元、人民幣與港元資產配置。
高盛(Goldman Sachs)最新報告建議,投資者可適度關注美債長短期利差變化,並關注金價走勢,做好全球避險資產的戰略布局。
結論
中國的連續減持、日本與英國的逆勢增持,正重塑美債市場格局。去美元化話題仍在,但美元資產的全球核心地位短期難以動搖。
EVISION提醒,未來幾個月,美債市場走勢將密切牽動全球資金脈動,投資者宜緊貼美國財政部TIC報告、各國央行操作以及地緣政治發展,及早調整投資策略。
相關問題
Q1.去美元化是什麼意思?
去美元化指的是各國逐漸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例如不再以美元作為外匯儲備貨幣、交易媒介或會計計量單位。支持去美元化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或支持數位資產(如比特幣)有關。
Q2.香港人買美債需繳稅嗎?
香港投資者若直接持有美國國債,一般無需繳納美國的資本利得稅或利息稅。但若透過債券基金或ETF持有,稅務規定會有所不同。
Q3.哪些是虛擬資産類型?
虛擬資產包括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和山寨幣)以及其他類型的數碼代幣(如證券型代幣、穩定 幣、功能型代幣、非同質化代幣或其他以資產作為支持的代幣)。
Q4.美債為何仍被視為重要避險資產?
美債被視為重要避險資產,主要因其信用評級高、流動性強,且市場規模龐大,投資風險相對較低。此外,美國國債市場透明度高,容易買賣,且在全球經濟不穩時通常能保持價值穩定。
Q5.美股會發放股息嗎?
美股的股息主要有三種形式:現金股利、股票股利和特殊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