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歐盟正式實施碳關稅政策,面對CBAM,企業該如何準備?

2026歐盟正式實施碳關稅政策,面對CBAM,企業該如何準備?

2026 年歐盟會正式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出口到歐盟的特定產品將必須承擔與歐盟廠商相同的減碳成本,這一規定將徹底改變國際貿易格局。隨著歐盟政策的推進,美國也在 2024 年開始徵收碳稅,這預示著全球減碳的競爭力將成為企業生存的重要指標。企業如何應對碳關稅的衝擊,將成為未來商業運營的關鍵。

什麼是碳關稅?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是歐盟為了減少所謂的「碳洩漏」現象,對進口的高碳排放產品徵收碳稅的制度。根據該機制,進口到歐盟的產品必須取得 CBAM 憑證,這些憑證反映了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碳量。如果產品的生產地碳定價低於歐盟碳交易系統(EU ETS)規定的標準,進口商將被要求購買憑證,才能將產品進口到歐盟市場。

碳關稅最新進展

作爲 2025 年 2 月 26 日第一個綜合方案的一部分,歐盟委員會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以簡化CBAM並減少繁文縟節:

1、50噸免稅門檻,約90%進口商受益

根據新方案,歐盟將為年進口排放量不超過50噸的進口商提供 CBAM 豁免。這一變革將使得約 90% 的進口商免於繁瑣的申報程序,同時仍能確保約 99% 的碳排放納入 CBAM 範圍。此舉旨在減少小型進口商的合規負擔,並促進其更順利地融入全球減排大潮。

2、簡化合規流程,幫助進口商更輕鬆遵守規定

對於仍需遵守 CBAM 規定的進口商,歐盟委員會提出了多項簡化措施,包括報關員授權程序、排放計算方法及財務責任管理等方面的優化。這些措施將進一步降低合規成本,幫助企業更輕鬆應對 CBAM 要求。

3、強化反濫用條款,防範規避行為

為加強 CBAM 的執行效果,歐盟還將強化反濫用條款,並與各國當局合作,制定聯合的反規避策略,防止企業通過規避措施來逃避責任。歐盟委員會表示,這些改革措施將提高CBAM的整體運行效率,並有助於推動全球碳減排目標的實現。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有何影響?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將影響鋼鐵、鋁、水泥、肥料等高碳排放產業。2023 年起,歐盟已經開始對這些行業進行試行,要求進口商報告產品的碳排放量,並為將來的正式徵稅做準備。根據規定,進口商需在每年 5 月 31 日之前報告前一年進口產品的數量和碳排放量。如果進口商能夠證明產品已在生產地支付了碳費,則可以扣除相應的金額。

這一機制的最大目的是防止「碳洩漏」,即如果其他國家的產品沒有承擔足夠的減碳成本,這些產品可能會進入歐盟市場,對當地生產的低碳產品造成競爭壓力。歐盟的碳關稅將迫使非歐盟國家加速減碳轉型,進而推動全球綠色貿易的發展。

企業如何應對碳關稅帶來的調整?

隨著歐盟及其他地區紛紛推出碳費與碳稅政策,企業面臨的挑戰與風險愈加明確。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企業應積極準備並採取有效的減碳策略來應對未來的碳成本壓力。

1、加強碳排放數據透明度:企業應該建立詳細的碳足跡數據庫,並與供應商共享碳排放資訊,進行積極的碳排放監控與報告。

2、推動低碳產品創新:企業可以通過重新設計產品,降低碳排放,並與供應鏈上的夥伴共同致力於減少產品碳足跡。

3、建立低碳生態系統:參與低碳認證及永續發展計畫,擴大與低碳轉型團體的合作,形成長期的綠色競爭力。

4、內部碳定價機制:設立內部碳定價體系,幫助企業在進行投資和項目評估時,將碳成本納入考量,促進企業降低排放並減少碳費壓力。

未來展望

隨著全球對減碳的要求愈加嚴格,企業必須將減碳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策略,特別是面對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這樣的國際法規挑戰。台灣也於 2024 年開始徵收碳費,並進一步推動碳定價政策,企業需要在長期規劃中提前應對碳排放成本,確保在全球綠色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不僅需要關注碳稅的影響,更應該將減碳與永續發展目標納入核心策略,以確保在未來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常見問題

1、低碳股票有哪些?

在目前市場,正隆(1904)、華紙、榮成、農林、寶隆、台泥、台塑、國產、永光、中華化、東聯、中華電、遠傳、倍力、資通、叡揚等都是低碳股票。

2、目前淨零碳排國家有幾個?

截至 2021 年底,已有 74 個國家宣布實行淨零排放目標,並且超過 197 個國家正在評估或規劃相關措施,這些國家的承諾涵蓋了全球約 73.8% 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多數國家計劃在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而中國和印度則分別設定了 2060 年和 2070 年的目標。

3、世上最大碳排放國是哪個國家?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年度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報告,中國、美國和印度依然是全球排放量最大的三個國家。特別是印度在 2023 年相比 2022 年,排放量增加了 6.1%,中國則增長了 5.2%。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