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取消強積金對沖,香港最新MPF稅務政策怎樣提高市民保障?

5月1日取消強積金對沖,香港最新MPF稅務政策怎樣提高市民保障?

2025年,香港特區政府在財政預算案及強積金制度改革中推出多項稅務減免及優化措施,旨在減輕市民負擔、提升退休儲蓄效益,同時推動強積金市場的永續發展。本文將從政策背景、具體措施、市場影響及專家觀點等角度,深入分析強積金相關稅務政策調整對個人的意義,並結合最新數據展望未來趨勢。

一、政策背景:強積金改革與稅務減免的雙軌驅動

香港強積金制度自2000年實施以來,已成為市民退休保障的核心支柱。 2025 年,政府進一步推出兩大關鍵政策:

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

自 2025 年 5 月 1 日起,雇主將無法使用強制性供款抵銷遣散費長期服務金,以保障僱員退休權益。為緩解企業壓力,政府同步推出為期 25 年的資助計劃,分階段承擔部分額外成本。

稅務寬減措施

財政部長陳茂波在 2025-2026 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寬減 2024-2025 課稅年度 100% 的薪俸稅及利得稅,上限分別為 1500 港元,惠及 214 萬名納稅人及 16.54 萬家企業。

兩項政策相輔相成,一方面透過稅務減免增加市民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透過制度改革強化退休保障體系。

二、強積金稅務減免政策詳解

1. 薪俸稅與利得稅寬減

  • 薪俸稅:納稅人最高可獲 1,500 港元寬減,覆蓋約 214 萬人,政府稅額減少 29 億港元。
  • 利得稅:企業最高可獲 1500 港元寬減,惠及約 16.54 萬家企業,稅收減少 2 億港元。

此舉直接減輕中低收入群體及中小企業的稅務壓力,鼓勵市民將節省的資金用於自願性強積金供款,提升退休儲蓄。

2. 自願性供款稅務優惠

根據《強制性公積金計畫條例》,市民透過「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帳戶每年最高可享6 萬港元稅務扣除。結合薪俸稅寬減,市民實際稅負進一步降低,間接推動更多人參與自願供款,優化長期退休規劃。

3. ESG投資與稅務綜效

2025 年 2 月,積金局要求 12 位強積金管理人提升 ESG 基金揭露標準,新增的 ESG 主題基金需明確風險管理策略。此舉不僅提升投資透明度,也為注重永續發展的市民提供更多稅務優惠選項8。

三、市場表現:強積金資產成長與投資回報亮眼

2025 年,強積金市場延續強勁勢頭:

資產規模創新高

截至 1 月底,強積金總資產達 1.31 萬億港元,環比增1.9%,創歷史次高紀錄。宏利、匯豐及永明佔據市佔率前三名。

投資回報率顯著

2025年2月,強積金整體回報率升3.6%,人均賺取9,829港元。香港股票基金及大中華股票基金表現尤為突出,回報率分別為12.3%及9.5%。

多元化投資趨勢

積金局計劃將內地REITs納入投資範圍,並取消部分海外市場REITs的投資上限,進一步分散風險並提升回報潛力。

四、政策影響:個人與企業雙贏

對個人的影響

可支配所得增加:稅務寬減與自願扣繳稅疊加,市民可更靈活分配資金至強積金帳戶。

退休保障強化:取消「對沖」後,僱員權益更受保障;ESG基金及預設投資策略(DIS)則為不同風險偏好者提供適配選擇。

對企業的影響

短期成本壓力:取消「對沖」可能增加企業遣散成本,但政府資助計畫可緩解負擔。

長期合規優勢:稅務寬減及強積金制度優化有助於企業吸引人才,提升員工福利競爭力。

五、未來展望

1. 投資策略建議

積金評級主席叢川普指出,儘管2025年市場開局強勁,但需警惕美國關稅政策及高估值風險。他建議市民採用多元化投資策略,尤其是積金局推薦的DIS基金,其自動調降風險機制可因應市場波動。

2. 政策優化方向

擴大投資範圍:內地REITs的引進將豐富強積金資產配置,提升長期回報。

加強ESG監管:提高披露標準有助於市民選擇符合自身價值觀的基金,推動永續投資。

結語

2025年,香港強積金制度透過稅務減免、市場擴容及ESG改革,為市民建構了更穩健、更靈活的退休保障體系。在政策紅利與市場機會的雙重驅動下,市民需善用稅務優惠,結合個人風險偏好優化投資組合,為未來退休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常見問題

1、什麼情況下不用供強積金?

強積金(MPF)制度涵蓋大部分就業人士,但以下幾種情況下,僱員或僱主可能無需供強積金:

1. 受僱少於60日

  • 如果僱員的工作期少於60日,僱主無需為其供強積金。這通常適用於短期或臨時工。

2. 自僱人士收入低於最低要求

  • 自僱人士如果年收入低於強積金規定的最低供款門檻(2023年為每月7,100港元),則無需供款。

3. 豁免計劃成員

  • 某些特定職業或計劃可能獲得豁免,例如:
    • 家務僱員(如外籍家庭傭工)
    • 受法定退休金計劃或公積金計劃保障的政府公務員
    • 獲強積金豁免的職業退休計劃成員

4. 65歲或以上人士

  • 年滿65歲或以上的僱員,如果選擇不參加強積金計劃,則無需供款。僱主亦可選擇不為其供款。

5. 海外僱員

  • 如果僱員在香港以外地區工作,並且並非通常居住於香港,則無需參加強積金計劃。

6. 學生或實習生

  • 全日制學生或實習生,如果工作性質屬於實習或培訓,並且受僱期少於60日,則無需供強積金。

7. 受僱於海外公司

  • 如果僱員受僱於海外公司,並且該公司未在香港註冊,則無需參加強積金計劃。

8. 低收入人士

  • 如果僱員的月收入低於強積金最低供款門檻(2023年為7,100港元),則無需供款,但僱主仍需按僱員實際收入供款。

9. 已參加其他退休計劃

  • 如果僱員已參加其他獲強積金豁免的退休計劃(如職業退休計劃),則無需再參加強積金。

2、60歲可以攞返強積金嗎?

可以! 只要年滿60歲,並且已經永久退休,就可以申請提取強積金(MPF)。

提取條件:

  • 60歲或以上,並已永久退休(需簽署法定聲明)。
  • 65歲時無條件提取,不論是否仍在工作。
  • 其他特殊情況(如小額賬戶、永久離開香港、重大疾病等)。

💡 提醒: 提取強積金後,如果你再就業,新雇主仍需為你供款!所以,在決定提早領取前,應考慮未來財務安排。

3、強積金一定要供嗎?

大部分打工仔都要供強積金(MPF)! 根據香港《強積金條例》,18至64歲的受僱人士(全職或兼職)和自僱人士,都必須參加強積金計劃,並按月供款。

🔹 以下情況可以獲豁免供款:

  • 臨時工:受僱少於60天,且不屬於行業計劃(如建造業、飲食業)。
  • 外國人:持有逗留不超過13個月的簽證或已參與海外退休計劃。
  • 65歲或以上:已達退休年齡,不再需要供款。

4、強積金最多扣幾多?

根據《稅務條例》,僱員可將強積金的強制性供款部分申報扣稅。計算方式相對簡單,只需統計該課稅年度的總供款金額,每年最高可扣稅額為 HK$18,000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