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近期,一段視頻在網路上引起熱議,一名疑似計程車業內的乘客乘坐了未獲准載客的白牌車,並故意引導司機前往啟德郵輪碼頭,隨後向在場警員舉報該司機非法載客以獲取報酬。這一被懷疑為“放蛇”的行為曝光後,立即在計程車司機、車主和市民之間引發了廣泛爭議,甚至激化了雙方相互舉報交通違規的報復行為。
政府立場與公眾呼聲
由於該事件引發的社會風波持續發酵,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和行政長官李家超相繼發聲,呼籲公眾保持冷靜,但最終難以平息社會對網約車合法化的爭議。事實上,網約車非法載客取酬的問題在香港已經存在多年,然而特區政府在此議題上一直態度模糊,既未積極執法打擊非法運營的白牌車,也未積極推動網約車合法化。
公眾對網約車合法化的呼聲
隨著市民對網約車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中國內地網約車平臺如高德打車、滴滴出行和宇宙出行等相繼進入香港市場,社會上要求網約車合法化的呼聲日益高漲。在這一大背景下,特區政府很難再找到理由拒絕網約車合法化。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網約車合法化是否能夠有效解決計程車服務品質不佳的問題?網約車和計程車是否能夠在同一市場中和諧共存?這些問題仍待進一步探討和解決。
特區政府面臨執法挑戰
在網約車行業與計程車行業的競爭與制衡中,政府曾試圖通過不同手段改革計程車行業,但這一進程卻受到計程車車主的反對。在2015年,政府下屬的投資推廣署曾嘗試引入Uber進入香港市場,意在通過外部競爭提升計程車行業的服務品質。然而,此舉卻引發了計程車車主的強烈反彈,他們指責政府縱容非法運營的白牌車。面對壓力,投資推廣署隨後刪除了網站上關於Uber的內容,並發佈聲明承認Uber“涉嫌在合法範圍外經營”。
儘管如此,Uber在香港的受歡迎程度仍然迅速上升,逐漸搶佔了一部分計程車市場。計程車車主的抗議行動促使警方一度對Uber進行高調執法,但這一行動並未持續太久。隨後,Uber調整策略,以Uber Taxi的名義繼續在香港提供網約車和網約計程車服務,從而遊走在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地帶。這一過程中,政府、計程車車主和網約車平臺之間的博弈與競爭,構成了香港交通出行市場的一大看點。
網約車合法化後的展望
一旦網約車合法,將需要購買客運保險,提高入行門檻,合法後的網約車將與的士形成真正的競爭關係,尤其是在機場和陸路關口接送方面。政府計畫發放的士車隊牌照,提供更多便利條件,以提升的士的市場競爭力。
政府的這些措施可能會減少對的士車主的依賴,提高服務品質。但的士車隊能否從網約車手中奪回市場份額,還需看其如何招募和監管司機。對於未能加入車隊的的士車主,他們可能會面臨網約車和的士車隊的雙重競爭壓力。
政府也考慮回購的士牌照,以消除車主尋租獲利的空間,但這在實際操作中充滿困難。回購牌照需要付出高昂成本,且可能會推高市場價格,最終由納稅人承擔。
結論
的士行業面臨的問題由來已久,需要根本性的改革。在科技和消費體驗日益重要的今天,網約車和的士完全可以共存,滿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忽視乘客的需求,最終受損的是整個行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