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踏入2025年報稅季,香港稅務局近期提醒市民準時提交報稅表,並特別指出,對於擁有多元化收入來源的市民,如經營業務的自僱人士或物業出租者,善用「個人入息課稅」可能是節省稅款的關鍵一步。此舉措旨在協助納稅人以更靈活的方式整合其財務狀況進行評稅,但究竟個人入息課稅是什麼?它與我們熟悉的薪俸稅有何不同?這項自選的評稅方式是否真的能為每個人都帶來好處?本文將為您深入剖析,助您在稅務規劃上運籌帷幄。
個人入息課稅是什麼?一種自選的合併評稅方式
個人入息課稅(Personal Assessment)並非一種稅收項目,而是一種由納稅人主動選擇的稅務評估方式。其核心概念是允許納稅人將不同來源的應課稅收入,包括薪俸稅、利得稅及物業稅所涵蓋的收入,全部合併在同一份報稅表內計算。
簡單來說,您可以將以下三類收入「打包」處理:
- 💼 薪俸收入:即您從受僱工作獲得的工資、佣金、花紅等。
- 📈 業務利潤/虧損:來自您獨資或合夥業務的應評稅利潤或經評定的虧損。
- 🏠 物業收入:出租香港物業所得的租金收入(應評稅淨值)。
此安排特別適合那些收入來源不單一的人士。如果您僅有薪俸收入,那麼您無需考慮個人入息課稅,稅務局會直接按薪俸稅的規則為您評稅。
個人入息課稅 vs 分開評稅:我應該如何選擇?
了解個人入息課稅是什麼之後,最大的疑問便是它與傳統分開評稅(即薪俸稅、利得稅、物業稅各自獨立計算)相比,有何優劣之分。決策的關鍵在於您的個人財務結構。以下表格清晰地展示了兩者的核心差異:
比較項目 | 個人入息課稅 (合併評稅) | 分開評稅 |
---|---|---|
計算方式 | 將所有收入總額合併,然後扣除可扣除項目及免稅額,以累進稅率計算。 | 薪俸稅、利得稅、物業稅各自按其稅率(累進稅率或標準稅率)獨立計算。 |
虧損處理 | 業務虧損可直接用作抵銷薪俸或物業收入,即時減低整體稅負。 | 業務虧損只能在利得稅中結轉,用以抵銷未來的業務利潤,不能抵銷其他類別的收入。 |
免稅額及扣除 | 可享有全部個人免稅額(如基本、已婚、子女免稅額等)及認可慈善捐款、居所貸款利息等特惠扣除。 | 薪俸稅可享個人免稅額,但利得稅和物業稅則不能。某些扣除項目(如居所貸款利息)亦不能在物業稅中直接扣除。 |
適用人士 | 有業務虧損、或總收入不高但需供樓或有其他高額扣除項的人士。 | 高收入人士,特別是當合併後的總收入會推高邊際稅率至17%時。 |
精明慳稅關鍵:哪些情況選個人入息課稅最划算?
選擇個人入息課稅是否能慳稅,完全取決於您的個人財務狀況。以下透過兩個常見情境,助您判斷個人入息課稅計算後是否對您有利。
✅ 情況一:利用業務虧損抵銷其他收入(慳稅成功)
假設李先生在 2024/25 課稅年度,其獨資業務錄得虧損 $100,000,同時他有一份正職工作,年薪為 $400,000。
- 若不選擇個人入息課稅:他的薪俸稅應繳稅款約為 $26,060(計及基本免稅額及退稅後),而業務虧損不能用來抵銷薪金,利得稅應繳稅款為 $0。總稅款為 $26,060。
- 若選擇個人入息課稅:他的總入息變成 $300,000 ($400,000 薪金 – $100,000 虧損)。扣除基本免稅額後,應繳稅款約為 $10,020。
結論:李先生透過選擇個人入息課稅,成功利用業務虧損抵銷了部分薪金收入,最終節省了 $16,040 的稅款。
❌ 情況二:高收入人士合併收入推高稅階(慳稅失敗)
假設陳女士未婚,2024/25 課稅年度薪俸收入為 $500,000,同時她有一個出租物業,應評稅淨值為 $384,000。她全年為該物業支付按揭利息 $42,000。
- 若不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她需分開繳交薪俸稅(約 $43,060)和物業稅($57,600),總稅款為 $100,660。
- 若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她的總入息高達 $884,000 ($500,000 + $384,000)。雖然可以扣除按揭利息和基本免稅額,但由於總收入已推高至較高的累進稅階(17%),計算後的應繳稅款約為 $101,200。
結論:在此情況下,陳女士的薪俸收入本身已達較高稅階,合併物業收入後,令部分收入需按更高的邊際稅率課稅,反而得不償失。幸好,稅務局會自動為納稅人選擇較有利的評稅方式,即使申請了個人入息課稅,若分開評稅的稅款較低,稅務局仍會分開發出評稅通知書。
個人入息課稅可扣除項目全覽
選擇個人入息課稅的一大個人入息課稅好處,是能夠集中使用各類扣稅項目來降低總入息。以下是您在合併評稅下可以申請扣除的主要項目:
💰 個人及家庭相關
- 個人免稅額:所有適用於薪俸稅的免稅額,如基本、已婚、子女、供養父母/祖父母/兄弟姊妹、單親、傷殘受養人等。
- 長者住宿照顧開支:為父母、祖父母等支付的合資格院舍開支。
- 認可慈善捐款:捐贈給認可慈善團體的現金捐款。
🏠 物業相關
- 居所貸款利息:自住物業的按揭利息,最高扣除額為 $100,000。
- 住宅租金扣除:租住物業的租金,最高扣除額為 $100,000。
- 出租物業按揭利息:此項只能在個人入息課稅下扣除,上限為該物業的應評稅淨值。
🛡️ 退休及醫療保障(扣稅三寶)
- 強積金強制性供款:最高扣除額為 $18,000。
- 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 (TVC)及合資格年金保費:兩者合計最高扣除額為 $60,000。
- 自願醫保計劃 (VHIS) 保費:每名受保人最高扣除額為 $8,000,不設受保人數上限。
申請個人入息課稅的資格與流程
想申請個人入息課稅,您必須符合以下基本資格:
- 年滿18歲(或未滿18歲但父母雙亡)。
- 通常居住於香港,或屬於香港臨時居民。
申請方法非常簡單:
- 填寫報稅表:在收到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後,直接填寫第7部分即可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
- 補交申請:即使已遞交報稅表,只要在指定期限內,仍可填寫 IR76C 表格補辦申請。
對於已婚人士,自2018/19課稅年度起,可以選擇與配偶分開或共同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但請注意,如果您與配偶原本選擇了合併評定薪俸稅,那麼在申請個人入息課稅時,也必須二人共同申請。
💡 實用工具:不確定如何計算?您可使用香港稅務局官方網站提供的稅款計算機,輸入您的收入及扣除項目,系統會自動估算您在不同評稅方式下的應繳稅款,助您作出最佳決策。
常見問題 (FAQ)
❓ 只有薪俸收入需要考慮個人入息課稅嗎?
完全不需要。個人入息課稅的核心是「合併」多於一種收入來源。如果您全年只有來自單一僱主的薪俸收入,稅務局會直接以薪俸稅方式評稅,您無需也無法選擇個人入息課稅。
❓ 如果選擇了個人入息課稅,但結果要繳更多稅怎麼辦?
請放心。稅務局在處理您的申請後,會比較您在個人入息課稅和分開評稅兩種方式下的應繳稅款總額,並自動以對您較有利(即繳稅較少)的方式發出評稅通知書。這是一個保障納稅人的機制。
❓ 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後,還需要繳交薪俸稅或物業稅嗎?
不需要。一旦稅務局接納您的個人入息課稅申請並以此評稅,發出的評稅通知書已涵蓋了您所有收入來源的稅款。您只需按該通知書上的總額繳稅,無需再分開處理薪俸稅、利得稅或物業稅。
❓ 業務虧損可以無限期結轉嗎?
在個人入息課稅下,當年的業務虧損會先用作抵銷同年度的其他收入。如果虧損額大於其他收入總額,導致出現淨虧損,該淨虧損額可以結轉至下一年度,用以抵銷該年度的入息總額。
結論
總結而言,「個人入息課稅」是香港稅制中一項極具彈性的節稅工具,尤其對於收入來源多元化的納稅人。它能否成為您的省稅利器,關鍵在於您是否符合「以虧損抵銷利潤」或「善用高額扣除額」的條件。在遞交報稅表前,建議您花點時間,利用官方的稅款計算機進行模擬,準確評估個人入息課稅是什麼及其對您財務的實際影響,從而作出最明智的稅務決策。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