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綜援標準金額上調1.3%,額外補貼500元,新增失業支援計劃

香港綜援標準金額上調1.3%,額外補貼500元,新增失業支援計劃

由2025 年 2 月 1 日起,香港社會福利署將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的標準金額及公共福利金計劃的津貼提高 1.3 % ,共惠及160萬人。此外,針對未來的勞動市場改革,政府也推出了新的支援計劃,力求幫助失業受助人士重返工作崗位,減少對綜援的依賴。此次調整將惠及所有受助家庭,並確保綜援計劃能繼續有效支援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

一人綜援標準金額及津貼調整

根據新政策,綜援金額的標準將依據申請人的健康狀況、年齡及家庭成員數量進行調整。以下為主要的調整內容,詳情請按此進行查閱。

  • 單身人士標準金額:65 歲或以上的長者,根據健康狀況,金額在 HK$4,195 至 HK$7,130 之間。殘疾程度達 100% 的長者標準金額提升至 HK$5,065,並可享有額外的特別津貼。
  • 家庭成員標準金額:根據家庭成員的健康情況,金額亦有所不同。例如,65 歲以上的長者,根據健康狀況,金額在 HK$3,945 至 HK$6,535 之間。健全兒童可領取的金額在 HK$2,355 至 HK$2,940 之間。

這一調整旨在針對不同生活困難的群體,確保綜援金額更具針對性,並且能夠更有效應對受助家庭的日常開支需求。

新推出失業支援計劃,幫助失業者重返工作崗位

香港政府將於 2025 年 9 月結束現有的綜援計劃下的「就業支援服務」,並推行為期兩年的「失業人士受助支援計劃」。根據新計劃,年齡介乎 15 至 59 歲的失業健全綜援受助人將需要每週參與 1 小時無償工作,直到重返職場或主流教育。未遵守此規定的受助人將面臨停止 7 日綜援金額的懲罰。

此外,針對失業受助人,政府亦加強了就業支援補助金的發放。年齡介於 60 至 64 歲的健全成人受助人可每月獲得 HK$1,245 的補助金,旨在支持他們更好地融入勞動市場。

此計劃的主要目標是讓失業者能夠積累工作經驗,增加其重返勞動市場的機會,進而減少對綜援的依賴。對此,勞工及福利局表示,無償工作計劃將專注於幫助受助人融入社會,避免他們與社會脫節。

進一步支援綜援受助人士,額外發放500元津貼

為支持綜援受助者的生活,政府還於 2024 年推出一項為期 3 年的試行計劃,向有工作能力的殘疾人士每月發放額外 HK$500 津貼。這項津貼的推出旨在減輕殘疾人士的經濟壓力,並鼓勵他們參與社會活動和勞動市場。

綜援計劃亦包含特別津貼及補助金

除了一人綜援金額及失業支援計劃的調整外,為應對特殊需求,香港政府亦已推出特別津貼及多項補助金,這些津貼將幫助年老、殘疾及健康欠佳的受助人減輕生活負擔,希望能夠促進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 社區生活補助金:每月 HK$400,旨在支援年齡介於 60 至 64 歲的健康成人,協助他們留在社區生活。
    • 長期個案輔助金:每年 HK$2,620 至 HK$5,235,有年老、殘疾或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成員的受助家庭,如連續領取援助金達 12 個月或以上 ,可按家庭中這類合資格成員的人數進行申領,用作更換家居用品及耐用品之用。
    • 交通補助金:每月 HK$335,專為殘疾人士設立,促使他們參與更多社會活動。
  • 單親補助金:每月 HK$420,旨在幫助單親人士應對生活困難。
  • 院舍照顧補助金:每月 HK$400,幫助居住在非資助院舍的年老或殘疾受助人,減輕他們院舍費用的負擔。
  • 特別津貼:適用於非居於院舍而年滿 18 歲人士,申請人可獲發特別津貼,以應付個人或家庭的特別需要,例如租金、水費及排污費、電話服務相關的開支、眼鏡費、學費及其他教育費用、醫生建議的膳食、醫療及康復用具等支出。

政府的長期目標與挑戰

雖然新計劃能夠提供更多的金額支持與工作機會,議員與專家對此仍有不同的觀點。有意見認為,無償工作的實施缺乏足夠的就業保障,無法有效幫助受助人實現自立。更有建議指出,應該成立合作社,將低技術工作外判給社會福利機構,讓受助人能夠在實際工作環境中積累經驗。

此外,政府亦強調了降低綜援開支的長期目標,並希望能透過這些新措施進一步減少綜援申請人數量,優化資源分配。

結語

綜援計劃的最新調整與新增的支援措施,顯示政府對於香港社會保障體系的關注與努力。隨著政策的逐步實施,政府將進一步評估其效果,以期達到減少貧困與提升就業率的目標。對於受助人來說,這些改變不僅關乎金額的調整,更關乎他們未來自立的機會與挑戰。在此背景下,對於綜援金額的進一步了解將有助於市民掌握政策走向,並作出適當的財務規劃。

【延伸閱讀】

長生津/生果金(高齡津貼)下月加1.3% 政策調整能否平衡財政壓力與長者保障?

常見問題解答

1、綜援人士可以去旅行嗎?

在領取綜援期間,受助人需居住於香港,但可享有離港寬限期。若受助人前往內地、澳門或其他國家/地區,並且離港天數未超過規定期限,他們可繼續領取綜援金。離港天數的計算方式是從離港當天起算(包括當天),但返港當天不計算在內。

2、拿綜援可以返工嗎?

為鼓勵受助人就業及持續工作,社會福利署設有「豁免計算入息」措施,當評估受助人應得的綜援金額時,部分工作收入將不會被扣除。對於已經領取綜援滿兩個月的受助人,不論其類別,都可享有此豁免安排。若綜援受助人找到工作,他們的部分收入可在計算綜援金額時不被扣減。

3、學生可以申請綜援嗎?

領取綜援的家庭中的大專學生,可以透過「本地專上學生資助計劃」申請援助。無論年齡或是否來自綜援家庭,所有修讀全日制大專課程的學生,都可以向「本地專上學生資助計劃」申請經濟支援。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