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港元試點再升級 金管局力推央行數碼貨幣串聯Web3與跨境貿易

數碼港元試點再升級 金管局力推央行數碼貨幣串聯Web3與跨境貿易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自2017年啟動央行數碼貨幣(CBDC)研究以來,已逐步推進不同階段的試點計劃,並與本地及國際機構展開合作。其中,「數碼港元+」計劃為數碼貨幣發展提供更具體的實驗場景,進一步探索數碼港元在支付、結算及金融科技創新中的應用潛力。同時,在2024-2025年城市預算報告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透露,香港政府計劃進一步擴大其Web3和數字人民幣計劃,推動數碼貨幣生態的發展。

數碼貨幣與代幣化資產的互通性:推動香港金融創新

近年來,數碼貨幣的發展與代幣化資產的興起形成互補關係。金管局近期推動的wCBDC(批發層面央行數碼貨幣)計劃,旨在為銀行間結算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機制,並進一步促進數碼港元與代幣化存款、資產的融合應用。值得注意的是,數碼港元的發展亦將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Web3及區塊鏈經濟領域的競爭力。

金融科技專家周惠強指出,若數碼港元能夠在區塊鏈上發行或使用,將可直接應用於Web3及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tokenised real world assets)交易,降低使用加密貨幣及穩定幣所帶來的兌換損失及資產價格波動風險。此外,在即時交收方面,部分試驗顯示,數碼港元有望簡化支付結算流程,提升商戶資金結算的速度,減少相關手續費,提高支付效率。

【延伸閱讀】NFT是什麼?NFT頭像投資價值解析及熱門交易平台推薦

「數碼港元」先導計劃第二階段:銀行與科技企業積極參與

在「數碼港元」先導計劃的第二階段中,金管局邀請業界提交創新應用案例,涵蓋代幣化資產結算、可編程性及離線支付三大領域。滙豐銀行、渣打銀行、Visa、中國銀行(香港)等機構均參與試驗,探索數碼貨幣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價值。

其中,代幣化資產結算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例如,恒生銀行與Aptos Labs等機構正測試在公共區塊鏈上使用數碼港元結算代幣化基金,而Mastercard與貝萊德等金融巨頭則希望透過數碼港元或代幣化存款來提升資產交易的結算效率。

可編程數碼港元:支付效率與監管合規性雙提升

可編程數碼港元將推動更智能化的支付應用。例如,中國銀行(香港)與合作夥伴計劃建立基於聯盟鏈的智能合約系統,以實現專款專用的支付方案。中國建設銀行(亞洲)則計劃測試可編程預付機制,為商戶提供更靈活的支付選擇。

此外,星展銀行與恒生銀行將分別探索「數碼港元」於ESG獎賞平台及數碼獎賞計劃的應用,而Mastercard則與開泰銀行及天星銀行聯手,測試如何利用「數碼港元」促進國際貿易融資。

離線支付技術突破:數碼港元普及化的關鍵

離線支付功能是CBDC應用的重要一環,將使數碼貨幣在無網絡環境下亦能正常使用。例如,交通銀行(香港)與中國移動(香港)將測試在SIM卡內存儲「數碼港元」以支援離線交易,而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則計劃開發匿名「數碼港元」錢包,並探索雙離線支付技術,以提升交易私隱性及安全性。

數碼港元對香港金融市場的影響:強化國際競爭力

從長遠來看,數碼貨幣的推動不僅能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還可能影響跨境支付、金融監管及資產代幣化的未來發展。未來,金管局將繼續觀察全球數碼貨幣趨勢,並根據研究結果決定「數碼港元」的正式發行計劃。

關於數碼港元的常見問題

Q1.數碼港元與現有電子支付有何不同?

數碼港元是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的央行數碼貨幣(CBDC),具備法定貨幣地位,而現有電子支付(如FPS、信用卡、電子錢包)則是依賴商業銀行或支付機構運行。數碼港元可以直接由央行支持,減少中介機構,提高交易效率並降低成本。

Q2.數碼貨幣是什麼?

數碼貨幣是一種以數字形式存在的貨幣,可以在電子設備上存儲和交易,不需要實體紙幣。

主要分為幾類:

  1. 央行數碼貨幣(CBDC):由政府發行,例如中國的數字人民幣、香港的數碼港元。
  2. 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坊,去中心化,價格波動較大。
  3. 穩定幣:與法定貨幣掛鉤,波動較小,如USDT、USDC。
  4. 虛擬貨幣:多用於遊戲或平台內交易,例如遊戲點數。

數碼貨幣交易方便,可用於支付、投資和跨境結算,但部分類型價格波動較大,需注意風險。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