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家族傳承機制:打破「富不過三代」的治理革新
李錦記自1888年創立至今橫跨五代,其獨特的家族治理體系成為華人企業傳承典範。第三代掌門人李文達主導制定「家族憲法」,明定三大鐵律:不許晚婚、不許離婚、不許有婚外情,並成立「家族委員會」作為最高決策機構,每季召開四天會議,統籌股權分配、接班人培訓等事務。此機制有效化解家族內部矛盾,例如1980年代李文達以8000萬港元回購兄弟股權,避免企業分裂危機。第五代成員自幼參與家族旅遊與企業實習,透過「思利及人」核心價值觀的潛移默化,確保代際傳承的文化連續性。
二、產品戰略革新:從傳統醬料到健康科技的轉型
- 品質管理革命:李錦記首創「100-1=0」零缺陷理念,建立從原料到餐桌的全程追溯系統,例如每缸醬油均標註追溯編號,並三度以零缺陷通過美國FDA審核,成為航天員指定醬料。
- 健康化創新:2024年推出「紫冠零添加防腐劑醬油」,緊抓消費者健康需求;同步發展「紅冠餐飲專供系列」,針對連鎖餐飲研發定制化醬料,強化B端市場。
- 跨界突破:從調味品延伸至中草藥健康產業,成立南方李錦記(現無限極),實現從「飲食文化」到「養生文化」的產業鏈延伸。
三、全球化與在地化雙軌策略
- 市場擴張:1920年代第二代李兆南將蠔油銷往北美,現行銷全球100多國,在美國蠔油市占率達80%。2024年透過「入情入味」全球品牌宣傳,強化亞洲風味話語權。
- 生產佈局:全球設立6大生產基地,其中廣東新會基地獲中國「綠色工廠」認證,採用太陽能發電與廢水循環系統,實現減碳30%。
- 資本運作:堅持「不上市、不借貸」原則,透過自有資金推動技術研發,例如區塊鏈溯源系統與AI生產線優化。
【延伸閱讀】
FO.COM平台助力香港Web 3.0崛起,2025年數字經濟機遇大解析
四、ESG與社會責任的戰略整合
- 永續供應鏈:與農戶簽訂綠色種植協議,要求大豆非轉基因、無農藥殘留,並透過「希望廚師」計畫培育餐飲人才,累計資助超千名青年]。
- 行業引領:2024年聯合中國調味品協會發布《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推動行業減塑包裝與碳足跡核算標準。
- 文化賦能:連續13年協辦全國調味品食品安全會議,將「思利及人」價值觀擴展至產業協作,例如曾主動將侵權賠償轉化為市場推廣合作,實現多方共贏。
【延伸閱讀】
五、第五代的數位化破局
第五代接班人引入「雙軌制」創新:
– 消費端:開發智能食譜APP,結合AI推薦菜式與醬料搭配,用戶掃描產品QR碼即可獲取溯源信息]。
– 生產端:在新會工廠部署物聯網系統,實時監控發酵溫濕度,將醬油釀造週期縮短15%]。
– 渠道革新:2024年推出「線上下單+區域倉配」模式,透過大數據分析區域口味偏好,實現SKU精準投放]。
結語:傳統與創新的動態平衡
李錦記五代傳承的關鍵,在於將家族治理的「穩」與品牌革新的「變」有機結合。從蠔油作坊到跨國集團,其核心競爭力已從產品擴展至「可持續價值生態系統」的構建。面對Z世代消費革命,第五代能否在堅守「零缺陷」品質的同時,以元宇宙營銷、細胞培養醬油等技術再創高峰,將是百年品牌進化的下一里程碑。
關於李錦記品牌的常見問題
Q1.漂綠什麼意思?
「漂綠」指的是企業或品牌表面上宣傳自己具備環保或社會責任的行為,但實際上並沒有做到真正的環保或負責任的做法,屬於「綠色洗刷」的行為。簡單說,就是偽裝成環保,但實際上並未落實。
Q2.ESG一定要做嗎?
ESG並不是法律強制要求,但對於許多企業來說,實施ESG策略已成為提升競爭力和吸引投資的重要因素。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消費者和政府對企業的環境影響、社會責任和治理結構有所關注。忽視ESG可能會讓企業失去市場機會、面臨聲譽風險或遭遇投資者的排斥。因此,儘管不是強制的,ESG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仍然至關重要。
Q3.企業為什麼要做ESG?
企業做ESG(環境、社會、治理)是為了提高長期競爭力,增強品牌聲譽,吸引投資者和消費者支持,同時遵守法律和社會責任,降低風險,並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這樣有助於企業在全球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並提高財務表現。